东北网绥化7月22日讯 ( 郝续仁 ) 近日,武警绥化支队邀请亲历战场的老兵、扎根岗位的前辈、深耕历史的讲解员等10位代表,分赴10个基层单位开展“十对十”传承活动,通过面对面的对话、心与心的碰撞,让战斗精神跨越时空,在青年官兵心中落地生根。
“当年我们在阵地守了七天七夜,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没有一个人后退……”99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李云祥握紧拳头,将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娓娓道来,在场官兵早已眼泛泪光。“战斗精神就是明知道难赢也要拼到底的血性,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的担当。”讲到这里,老人声音哽咽。参加过抗美援老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4名老兵分别走进4个基层中队。尽管故事各不相同,却都指向一个答案:战斗精神,是血与火淬炼出的钢铁意志。
支队还将课堂搬到了历史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官兵们重温了抗联部队西征的峥嵘岁月。讲解员指着展柜里的刺刀和步枪,讲述了抗联战士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如何突破敌人封锁、坚持游击作战的故事。参观结束后,部分中队还邀请了义务讲解员,围绕“烽火岁月·赓续血脉”这个主题向官兵们生动讲述了那段发生在当地的抗战不屈史。
支队政治委员崔琳琳参加活动后感慨道:“岁月更迭,但冲不淡硝烟深处那些英勇无畏的战斗身影与感人至深的战斗故事。当泛黄的记忆在亲历者口中被重新唤醒,历史便不再是一串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呼吸的生命回响。”
这场跨越时空的“十对十”活动,没有华丽的形式,却让战斗精神有了更生动的注脚,不同年代的军人故事共同勾勒出了一幅“敢战、善战、胜战”的精神图谱。同时也让青年官兵明白,红色基因从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力量;战斗精神也从不是历史的回响,而是要在每个时代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