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北林蔬菜借力“北菜南运”端上南方人的餐桌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7-21 字体:

跨越千里的新鲜
北林蔬菜借力“北菜南运”端上南方人的餐桌

  □ 特约记者 蒋宝栋 全媒体记者 陈骁  蔡秀凤

  炎炎夏日,当持续的高温笼罩着上海、广州等南方城市时,绥化市北林区的新鲜蔬菜搭乘冷链物流,开启南下旅程,正源源不断地运向南方市场,给暑热的南方带去“黑土地”蔬菜特有的清香。

  随着“菜篮子”工程建设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北林区按照专业化、设施化、集约化方向,把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作为调优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极,通过打造“北菜南运”的重要集中种植基地,在带动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进一步满足南方市场对优质无公害蔬菜的需求。

“政府引导”让农民“种好菜”

  北林区地处松嫩平原黑土核心区,素有“六河九岸”之称,呼兰河、努敏河等六条河流贯穿全境,完美的物候环境净化了这片寒地黑土,成就了万顷丰饶。

  依托如此优渥的自然优势,北林区充分利用本地夏季蔬菜生产的价格和品质优势,抓住南方市场夏季蔬菜生产供应淡季的机会,按照适地适种的要求,科学规划生产布局,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优势蔬菜产业,油豆角、辣椒、甘蓝、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大宗经济作物远销广州、上海、深圳等南方市场,以及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地,市场反应良好,供不应求。2025年,北林区瓜菜种植面积达14万亩,总产量约24万吨。

  “北菜南运”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北林区农业局副局长马亚静介绍,“进入夏季,我国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多雨,就像东北寒冷的冬季一样,极端天气不利于蔬菜的生长,也是蔬菜匮乏的季节。但同一时间,在我们北林区正是油豆角、辣椒、鲜食玉米等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这类蔬菜也成为北菜南运的重点蔬菜。近年来,我们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蔬菜,让优质蔬菜‘走进’全国百姓的餐桌。”

  早些年,北林区就流传着“长发的瓜、永安的菜,红旗的西瓜遍地卖”的说法。

  近年来,北林区坚持把专业化生产作为推进蔬菜产业的重要前提,突出区域特色,围绕种植规模大、产品质量优、生产效益好、市场知名度高的辣椒、豆角、鲜食玉米等优势特色蔬菜骨干品种,加强品牌建设,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目前,辣椒、豆角、甘蓝等蔬菜品种已成为北林区“招牌蔬菜”。

  与此同时,北林区持续推进规模化生产,采取资金投入、服务保障、政策扶持等综合措施,不断扩大合作社数量,先后涌现出了润农蔬菜育苗基地专业合作社、华召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亿达蔬菜经销有限公司等种植规模大、引带能力强的合作社组织30余家,规模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销售模式,逐渐形成现采现摘、即发即走的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基地,不仅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还将蔬菜远销沈阳、北京、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以及国外市场。

“企业发力”让农民“好种菜”

  眼下,即将进入“辣椒”采摘销售的关键时期。在北林区红旗乡润农蔬菜育苗基地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内,连排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在远处的大地里,工人们正顶着烈日为辣椒秧两侧安装架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在两个架子之间拉上绳子,可以防止辣椒倒伏,有效提高采摘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马上到采摘期了,我们通过多年实践,采用大垄双行的种植方式,有效提高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提到“北菜南运”,合作社负责人徐航介绍说,“‘北菜南运’是合作社农产品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合作社除销售自己种植的蔬菜,也收购区域内新鲜蔬菜,形成合力抱拳闯市场,即保证了蔬菜的质量,也叫响了蔬菜品牌,进一步开辟南方市场销售渠道。”

  润农合作社主要种植辣椒、大葱、甘蓝等蔬菜,种植的蔬菜受到市场良好反馈,不但带动周边种植户100余户,还通过订单配种、配技术、辣椒回收的方式,有效带动了北林区内红旗、永安、长发、太平、宝山等多个乡镇,以及周边兰西、肇东、巴彦、望奎等多个县市区的种植户。

  种植户李世伟今年跟着润农合作社种植了60余亩辣椒,面对即将到来的采摘期,李世伟把他家“七大姑八大姨”都叫来帮忙,为打赢“辣椒采摘战”做好充足准备。李世伟说道,“我这几年跟着合作社种辣椒都挣到了钱,今年我还扩大了种植面积,看目前辣椒的长势良好,肯定又是大丰收。”

  同样位于北林区太平川镇的华召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这几日也忙得“脚打后脑勺”,总经理张华召正组织工人为即将到来的豆角的采摘期做着准备工作。

  华召合作社是一家从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合作社,主要生产的速冻黄豆角、速冻黄金勾、速冻绿油豆年产量3000吨,供不应求,主要销售北京、长春、内蒙古、重庆等地。并和当地农户订单800亩,带动300多户农民共同致富。

  张华召介绍道,“我们种植豆角生长的黑土地在雪水浸润数月,氨基酸含量高,日夜温差大,并且每年只耕种一季,保证了土地的营养成分,也造就了豆角的独特营养和口感。同时,因为豆角采摘期集中在7月,为了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享受到美味,我们采用了特殊的加工工艺,最大程度保存了豆角的新鲜口感和营养,从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豆角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为消费者“种”出美味又满意的食物。”

“完善设施”让农民“种菜好”

  清晨,北林区庆达农产品批发大市场内一片繁忙,南来北往的蔬菜批发商一早便聚集在这里,采集着当地菜农新采摘下来的蔬菜,随后一辆辆大货车从这里就近驶上高速,开往全国各地的蔬菜批发市场……

  近年来,随着冷库技术,以及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蔬菜等农产品运输效率大幅提高,也为北菜南运过程中蔬菜品质保障提供支持。北林区不断加大物流服务业发展力度,并依托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的冷库,采取应季速冻加工、反季销售等措施发展黄豆角、鲜食玉米等蔬菜生产,逐渐成为“北菜南运”的重要中转枢纽。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将30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建设名单,我市以北林区为核心载体,创建绥化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

  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不仅是一张靓丽的国家级城市名片,也是深入推动物流领域改革发展,综合提升现代物流整体效能和服务质量的有利契机,还为“北菜南运”提供有力保障。

  北林区物流办主任王彦辉介绍,北林区结合实际,编制完成了《北林区物流业发展规划》,积极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北林区物流企业现已发展到49家、快递企业54家、运输企业391家。借助物流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域外连锁超市、旗舰店、门店,为“北菜南运”夯实基础,让北林的新鲜蔬菜、反季蔬菜在京津冀北上广等发达城市站稳了脚跟。

  连日来,在北林区营口港绥化陆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只见在龙门吊的作业下货物正在有序地装上集装箱,准备发往目的地。营口港绥化陆港是滨北最大的内陆港,兴建于2012年。企业拥有1100米铁路专用线和专业的内陆港计算机管理系统,年设计货物吞吐量100万吨,可满足客户在东北、华北各口岸的海运进出口业务及国内运输业务。

  据悉,从绥化发运货物到辽宁鲅鱼圈,原来需要五天到七天的时间,现在只用19个小时就可以到,更好地实现了港口运输功能的全面发展,为广大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

  “北菜南运”除了便捷的物流服务,还离不开保鲜冷藏库的“速冻保藏”技术。

  在北林区东福镇腰房村,陈福生的反季蔬菜事业高速发展便得益于该技术。2012年,陈福生成立了亿达反季蔬菜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建有恒温贮藏室、冷库3200平方米,可实现蔬菜保鲜、速冻100余吨。同时,合作社还收购北林区菜农种植的优质蔬菜,通过稳定的销售渠道,将北林优质蔬菜远销上海、北京等地。

  与此同时,新华乡保丰农作物专业种植合作社的黄豆角生产流水线,社员们正在对黄豆角进行分级加工,一根根鲜嫩的黄豆角经过掐尖、清洗、蒸煮、速冻,储存到恒温冷库,全部加工过程实现了零添加,保证了黄豆角的绿色有机。合作社理事长蔡丽平说:“每年7、8月份农民把采摘下来的鲜豆角送到工厂,掐尖、清洗、高温、蒸煮后,进行速冻保存,现在合作社的黄豆角供不应求,不等生产季结束就已经被订购一空了,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青岛、大连、赤峰等多地。”

  保鲜冷藏库的建设不但保障了农产品的新鲜品质,也为北林区“北菜南运”提供了保障。目前,北林区现有冷链物流企业22家,分布在城郊及太平川、西长发、永安、红旗等蔬菜主产区,加工的主导产品为速冻鲜食玉米和速冻黄豆角,冷库面积约17万平方米,低温冷藏及冷冻能力近25万吨。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