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明水:棚室蔬菜铺就富民路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7-17 字体:

姚杨  特约记者  孟维欣

图为刘立志采摘草莓柿子。            高 伟   摄

 
图为工人采摘辣椒。       高伟 摄

 

  七月的明水大地,生机盎然。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一座座日光温室大棚连片成排,棚膜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宛如镶嵌在田野间的银色画卷。棚室蔬菜产业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劲引擎。

  双兴镇双发村的温室大棚内,48岁的残疾人刘立志正忙着采摘草莓柿子。藤蔓间,橙红相间的果实像一盏盏小灯笼般垂挂,清甜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棚里的‘宝贝’,是我全家的希望,也是乡亲们的‘钱袋子’。”他笑着说。

  2023年,在明水县残联支持下,刘立志承包12个日光温室大棚试种草莓柿子。为攻克技术关,他夜宿棚边小屋,两小时查一次温度;为保品质,坚持有机肥施肥、物理防虫,拒绝催熟剂。这份执着让他首年便获成功,捧着沉甸甸的果实,他第一次觉得,残疾的身体里也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2024年他聚焦“香度草莓柿子”“真糖120柿子”两个品种,产品不仅供应当地商超、农贸市场,还通过电商直供北京、上海等城市,年产超12万斤,年收入达15万元。产业做大盘活了就业,基地优先吸纳周边妇女务工,每小时12元的薪酬让她们兼顾生计与家庭,“农忙时能来十几人,常年务工的也有五六人”,小小的棚室成了乡亲们的“增收站”。

  明水县残联负责人介绍:“刘立志不仅自己闯出了一条创业路,更带动了残疾人群体的创业信心,用实际行动证明残疾人也能成为致富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而坚韧的力量。”

  在明水县,棚室经济的活力不止于双兴镇。永兴镇的10亩现代化大棚里,辣椒迎来了丰收季,翠绿枝叶间,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长势喜人。种植户王雪在种植过程中积极引入新技术,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精准调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实现辣椒种植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运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病虫害,确保辣椒绿色健康生长。“今年棚室辣椒平均亩产4000斤,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每亩收益可达4000元,整个种植基地收益相当可观。还能带动20人就业,乡亲们每人每天能挣100元。”王雪算起收益账时难掩喜悦,这不仅让她尝到丰收的甜头,也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她计划明年再增加10个大棚,拓展电商销路,让更多优质辣椒走向广阔市场。

  从刘立志的草莓柿子到王雪的大棚辣椒,明水县棚室集群扎根生长,这一座座大棚既成为种植户的“致富田”,也成为周边村民的“就业岗”,更编织起“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图景,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