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杜艳玲 带领农户规模养鹅增收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7-16 字体:

张雅洁  张景龙
 

  6月16日,笔者通过镇村干部了解和推介得知,安达市升平镇幸福村启新屯有一位40多岁的农家妇女杜艳玲,人称“鹅司令”,她带领家族和周边村民养殖大鹅致富。笔者马上驱车前往距离镇政府20多公里的艳玲养殖孵化基地进行采访。

  还没到达养殖基地中心,距离这个村还有三公里左右的地段,就看见了路两侧的草原上有三四处养殖场里白花花的大鹅在游动觅食,好一派绿草白鹅风吹草低的鲜活景象。通过一路上的了解,这个养鹅女能人,曾经在本村学校里当过代课教师,是本乡本土的有文化有思想有干劲的农村妇女。10年前,她和丈夫到毗邻的大庆市大同区寻找致富门路,投入5万元,买回4000只鹅雏,当年就收入了6万多元。品到这里的甜头和商机,第二年他们就开始自己孵化自己养殖,这一下收入就成倍地增长,接下来一路滚雪球似的扩大养殖规模,形成了裂变效应和群体影响。杜艳玲的亲戚和丈夫孙晓峰家的兄弟姐妹也跟着养了起来,收入更加明显,以她的养鹅孵化基地为中心的辐射效应,带动了本土和肇东、大庆、齐齐哈尔等周边地区的养殖户成长起来,并孵化出十几个养殖大户,近10年时间里她自己和带领大家养鹅的总收入就实现了700多万元,自己收入三四百万元。因此,笔者为了解具体情况,迫切地想见到这位女能人。

  一进到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东西错位排列的很显眼的六栋白色遮阳大棚和玉米烘干塔。据介绍,这里就是养殖中心了,烘干塔是杜艳玲家投资建设的玉米收购和烘干设备,也是养殖饲料的加工和供给基地。见到个头高挺稍显瘦削的杜艳玲,一看就是一位踏实能干的人。座谈了解中,思维清晰的杜艳玲介绍了基地的成立和发展情况。问及效益情况,她从成本、风险、利润、管理、销售等方面,效益本账算得明明白白,如数家珍。她说养殖能取得成功,归结起来是统一育雏、统一防疫、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的结果。统一育雏,是他们统一到江苏盐城购买那里最好的三花鹅和霍尔多巴吉鹅,然后请那里的育雏技师协助孵化,保障育雏率和孵化质量;统一防疫,就是对本村分养的养殖大户,根据预防时间节点,及时组织防疫人员集中预防和消毒,做到面上不漏、点上不落;统一管理,就是配料加工集中供给,饲喂方式等技术统一指导,放牧选址统一规划,做到分布合理,水草资源有效利用;统一销售,就是联系外地加工企业,统一定价和集中分配,抵御市场欺行冲击。去年,她的孵化养殖基地,种鹅育雏收入120多万元,商品鹅养殖收入70多万元,带动七八十个农户养殖收益600多万元;今年扩大孵化养殖数量,从三月份开始到六月上旬结束,仅两万只种鹅孵化外卖鹅雏收入近百万元,家族扩大商品鹅养殖数量超过10万只,外卖周边农户养殖30万只。按正常年景和市场加工量看,今年群体养殖效益要翻倍增长。通过了解,杜艳玲还主动帮助本村五保户、低保户养鹅增收。去年扶持村民孙长海养鹅100只,增收1.2万多元,今年又支持500只大鹅,她说,有收入给最低鹅雏本钱,没收入连本赠送了;本村四口之家脱贫户齐万里,今年她以低价提供赊欠鹅雏500只,有收入给本金,没有收入免收购雏费,使齐万里有了致富的希望;她还聘用家庭生活困难的老年群体,管理饲养工20多人,每人能收入工资1.5万元。

  她养大鹅带领村民致富的做法,被市妇联给予奖励,并授予妇女创业带头人称号。周边被她带动致富的农户亲切地称她为“鹅司令”。她自信坚定地说,日后要在抗击风险上求稳,要在规模养殖上扩大,要在产品深加工上探索,形成有市场有抗击风险能力的产业链,让农户养殖获得更大的效益。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