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与枫桥对视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5-12 字体:

程应峰
 

  见到苏州枫桥,才知道它是一孔普通的石拱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想,如果不是张继应试落第,如果不是张继那次不朽的失眠,它的名字不会如此响亮,是张继落第后的失眠成就了它。

  1200多年前的一个深秋,应试落第的书生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已是傍晚,于是他买了船票,夜泊于枫桥附近的客船中,科考失意加上羁旅乡愁,张继辗转卧榻,难以成眠。拂晓时分,他走出船舱时霜天落月,夜静秋寒,微风阵阵,几处渔火星星点点。不远处,寒山寺的钟声伴着惊飞的鸦鸣幽远地从头顶划过……刹那间,他诗思如潮,对着江水寒月呤出了《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张继的视觉听觉感觉里,“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山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水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令人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这幅构思精妙、意境忧伤而优美的秋江夜泊图,赋予寒山寺以灵性,描写出枫桥古镇寒山寺所具有的空灵而阔大的意境,让枫桥风姿千古,让古镇卓约有态。这首诗把旅途中的愁容与周围幽美的深秋景色,音画般地描绘出来。弯月、客船、江枫、渔火、乌啼、钟声,亦明亦暗,亦静亦动,亦音亦画。写出了悠远旷达、逼真深刻的意境。

  诗人在远古的木船上,在愁绪满怀难以成眠的夜晚,到底还有怎样的足以入眼入心的景象,勾起诗人绵绵不绝的遐想?还有多少抑郁于心的故事,流淌于诗人心中,不得而知。但这首诗中,千年回响的寺院钟声,静泊桥下的渔火,传递给后人的是一份永恒的带有深深浅浅忧伤的真实的人生情感。

  是的,咏读张继这首诗,倏忽之间就将人带入了一种不朽的忧伤里,那是一种旷世无垠的伤感,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忧愁。张继的枫桥一夜,最能让人洞悉科考落榜孤身在外的人,怀着怎样落魄而寂寥的心境。但谁又能料到呢,千年前失意潦倒的张继,一个潮头般涌来的诗意感受,不止丰富着后来者贫弱的想象,还为一方水土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财富。

  事实上,江南水乡名城苏州,有桥约300多座,而被诗人墨客吟诵最多的只有枫桥。正因如此,明朝诗人高启在《枫桥诗》中不无感慨地说:“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枫桥,是世事的观照,是生活的真谛。一生之中,谁没有那么几次夜泊枫桥般的失意?谁又没有感受过跌宕、寂寞、伤心、忧愁、孤单和凄冷呢?好在,无眠中还可以聆听回荡在心灵深处的钟声,还有振作奋发的愿望和向往。

  于千年钟声诗韵里,在涛声依旧的旋律中,枫桥,历尽了风雨,看惯了沧桑。与枫桥对视,总会不由自主地呤出这首诗,打开向往美好事物的心灵闸阀;与枫桥对视,对视的不是固有的实物,而是一缕思绪、一种境界、一份蕴含、一腔情怀。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