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龙 夏九山
中国有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北林区东津镇福兴村6组村民董春杰十年如一日,尽心尽力伺候公婆的故事,却被绥化市惠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以及本村村民传为佳话。
4月以来,绥化市惠民医院409病房的一对“父女”成了该院的“焦点人物”。人们看见,每天,董春杰不是用她的双手缓缓地为82岁姜殿文擦拭身体就是搀扶着他在走廊里行走或到康复中心进行康复锻炼。即便是姜殿文上厕所,董春杰都要将他扶至门里,自己则站在门外以防不幸……
接屎接尿、擦洗身子、喂药喂饭、辅助康复训练……姜殿文的吃喝拉撒几乎全落在儿媳董春杰身上。病友们看在眼里,由衷向姜殿文伸出大拇指:“老哥,你真是摊上一个善良孝顺的好姑娘!”谁知,姜殿文竟然回复说:“春杰不是我姑娘,而是我的二儿媳妇。”此时,他的脸上写满骄傲、自豪。
在众人的追问下,姜殿文终于用不太清晰的语言,说出了儿媳妇董春杰的孝道行为,让人无不为之感动,并成为病友们口口相传、温暖人心的佳话。
今年55岁的董春杰,1995年嫁入姜家,丈夫姜云孝是家中二儿子,还有一个大哥和一个妹妹。嫁入姜家后,董春杰就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两代人共处一家,“代沟”是难免的。但董春杰从没和公婆拌过一次嘴、红过一次脸,因为在她的心里,百善孝为先,让老人们快快乐乐过上幸福的晚年才是小一辈应尽的责任、义务和孝道。而在公婆的眼里和心里,董春杰是一个温柔善良、贤惠孝道的好儿媳。虽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
然而,天不遂人愿。2014年,姜殿文突发脑梗,瞬间击碎了他平静而幸福的晚年生活。这十年间,随着他病情的不断复发、逐渐加重,生活无法自理,使他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在姜殿文疾病缠身、身心痛苦的同时,董春杰十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守护在他身边。也让他体验到了老年人应该得到的幸福、温暖和尊重。公公这次患病比较严重,说话吐字不清,左胳膊左腿行动不便,最严重的时候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虽然姜家子孙满堂,各家有各家的实际难处,尽所能地照顾老人,但始终陪在老人床前的却是董春杰。董春杰的丈夫耕种着20多晌地,农事繁重时,同样无法长时间陪伴在自己的父亲身边……对此,董春杰无怨无悔,无论是公公住院治疗还是在家护理,她都坚持昼夜陪护在公公的病床前。
每天,为了防止老人因长时间卧床而生出褥疮,董春杰都会准时为老人按摩,定时为老人翻身、擦身,还耐心地陪着老人进行康复训练,一步一步,从不厌烦。同病房的患者和家属,看着董春杰忙碌的身影,都被深深地感动,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称赞声不断。可面对这些夸赞,董春杰只是红着脸,用她那质朴的声音说:“人都有老的时候,人都有双重父母,公公也是爹呀!”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2023年,婆婆又不幸患病,董春杰同样毫不犹豫地守护在病床前,悉心照料。她陪着婆婆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直到老人安详地离去。那些日子里,她为婆婆喂水喂饭,给婆婆擦拭身体,陪婆婆聊天解闷,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饱含着她对婆婆深深的爱与不舍,就像春日里最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婆婆生命中最后的旅程。
父母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吨灰。董春杰对公公十年如一日地默默陪伴和精心护理,诠释了孝道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