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绥化分行创新远程鉴定机制
特殊残损币兑换跑出金融为民“加速度”
东北网绥化3月28日讯 ( 姜建男 袁德宇 ) 近日,望奎县惠七镇惠六村潘女士因存放不当,误将攒了一辈子的21万余元现金放置“灶坑”中当“柴火”烧,导致碳化粘连,“黑焦块”般的残损币让她泣不成声,她带着“火烧币”急匆匆来到了农业银行望奎县支行,银行工作人员面对70%以上严重碳化的“火烧币”,因票面剩余面积难以判定兑换金额犯了难,随后银行工作人员立即向中国人民银行绥化市分行发起远程鉴定“求助”。这场跨越百里的“云端会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县域特殊残损币鉴定兑换模式,成功为潘女士兑换17万余元崭新的人民币,让潘女士转悲为喜。
近年来,人行绥化分行加强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积极开展残损人民币兑换专项行动。针对潘女士“火烧币”兑换事件,在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鉴定设备不足、政策掌握不准的情况下,创新“三步走”远程鉴定流程:一是开辟绿色通道,要求银行机构指定专人、开设专门窗口,帮助潘女士办理残币兑换业务,同时安抚其焦虑情绪。二是“云端定损”,中国人民银行绥化市分行指导银行网点工作对残损币逐张平铺、多角度拍照,与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同步在线标注票面特征,对照《中国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对38张临界标准的残损币开展“放大镜”双重核验;三是现场讲解兑换,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对每张“火烧币”进行逐一核验,现场对标讲解兑换政策和标准。最终为其兑换现金17万余元,兑换率达81%。
“没承想能换回这么多,银行为了咱们办事腾出一个窗口,一对一地对咱服务,非常满意,赶紧把钱存到银行。”潘女士手持兑换出来的现金,向连日加班的工作人员深深鞠躬。
特殊残缺污损人民币的鉴定兑换,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部分“火烧币”粘连严重、又脆又轻,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二次损伤降低兑换价值。从“捧着残损币跑市里”到“远程鉴定不出县”,中国人民银行绥化市分行以“毫米级”的专业服务,尽可能挽回群众的经济损失,极大地缩短了鉴定和兑换时间,践行了“金融为民”工作理念,让人民群众满意。
目前,绥化分行已在10个县域网点设立“特殊残损币兑换绿色通道”,建立“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村协管员”联络机制,积极帮助人民群众兑换残损人民币。202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绥化市指导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残损人民币兑换工作,累计兑换金额500余万元,群众满意度达100%。让人民群众用上放心钱、干净钱,让现金服务的温度,随着每一张人民币传递到百姓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