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一方光与影 逐梦两代人

来源:绥化日报 2024-12-27 字体:

  □ 全媒体记者  王宏妍

 

  大幕之后,一布之隔,锣鼓声响,皮影出现,好戏开场。

  台上,演绎的是传统剧目《洛洪天搬兵》,唱念做打,喜怒哀乐,光影变幻间,笑看沉浮。台下,谷宝珍聚精会神,看着队员的操作手法,听着每一处鼓点弦音。作为望奎皮影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今年75岁的她,只要身体抗得住,不论望奎县文化馆民间皮影队演出还是排练,总会在现场。

  最近,谷宝珍的心情格外好,因为《守护皮影艺术瑰宝点亮传承创新之光——黑龙江省望奎县积极探索皮影保护传承发展之路》案例入选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

  望奎皮影戏集弹、唱、操纵、雕刻于一体,历史可以追溯到150多年前,在保留河北唐山乐亭皮影戏唱法的基础上,融入东北地方戏的唱法和方言土语,形成独具特色的“江北派”皮影戏唱腔风格。8岁,谷宝珍第一次看到了皮影戏,19岁,她师承张学文、关兴久学习皮影,经过半个世纪的传承发展,成为了望奎“两合水”皮影戏第四代传人,也是“江北派”皮影戏的创始人之一,皮影几乎伴随了她的一生。

  谷宝珍回忆,望奎皮影最辉煌时期有近20个皮影戏班子、140多位皮影艺人,十里八乡一听说有皮影戏都奔走相告,高兴劲儿不亚于过年。

  随着时代发展,娱乐活动增加,皮影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谷宝珍却舍不得放弃,眼看着皮影队的14名演员里,六七十岁的老艺人占了一多半,她想到了从小一直颇有天赋的女儿关海英。

  2013年,在其他行业打拼的风声水起的关海英,拗不过母亲对皮影戏的执着,在40岁这年正式入行。母亲对她要求比谁都严格,一个调唱不对,立马从头再来……终于,她第一次登台,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喝彩。谷宝珍说:“这孩子高音吊得上去,低音也沉得下来,天生是吃这碗饭的。”

  世间光影,皆为黑白,唯独皮影,多姿多彩。关海英渐渐发自内心爱上了这门古老的艺术,和母亲一起,开始为望奎皮影的传承不停奔忙。多年来,她认真学习研究皮影的演唱、操纵、雕刻等各项技艺,带领望奎皮影活跃在吉林、辽宁、河北等各省的展演舞台上,获得了多项荣誉,让望奎皮影得到发展和创新,焕发勃勃生机。

  “剧团里的老人一旦不在了,很多戏就永远消失了。”没有演出的日子,母女俩就对着摄像头录戏,关海英介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望奎皮影队已整理有关皮影方面的文字5万余字、“江北派”皮影戏重点唱段32段,搜集传统影卷25部,收集到用于影人雕刻的影图4册、照片100余幅。

  有传承,还得有创新。2015年,由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和望奎县文化馆皮影队联合打造的原创皮影戏《西温莫日根》,将黑龙江两大世界文化遗产——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与望奎皮影戏巧妙融合,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获的了“金狮奖”第四届全国皮影木偶大赛金奖,同时该剧目也被文化和旅游部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创新示范性剧目,在全国进行了50余场巡演。关海英如今回忆起来还有些激动。

  传承的脚步从未停止。今年,望奎皮影戏全县巡演十五个乡镇五十个村屯,进社区、景区共演出六十多场次;关海英走进望奎县职业高级中学授课10次,引导10余名学生爱上并初步掌握皮影制作技艺;和皮影有关的文创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如今,望奎县文化馆民间皮影队共有21人,值得欣慰的是,最小队员年龄36岁,已是第六代传承人中的佼佼者。“不管多难,我们都要把皮影戏传给子孙后代。”谷宝珍和关海英如是说。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