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全媒体记者 宋一枫 孙一博 刘华鹏

12月18日,中共绥化市委宣传部、绥化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绥化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改委专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高忠权就我市对标省里产业布局加快构建具有绥化特色的“4106”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高忠权说,我市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全省“4567”产业布局,加速构建具有绥化特色的“4106”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4个经济发展新引擎,着力发展食品加工、生物发酵、精细化工、医药制造、麻纺制品、电子装备、再生资源、智能机械、新型能源、节能材料10个重点工业产业,着力打造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养老托育、旅游康养、文化娱乐6个现代服务业。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重点在生物发酵、食品加工、电子装备、麻纺制品、精细化工、医药制造6个产业集群上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全市“410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我市围绕生物经济、化工、医药等重点产业,聚焦行业龙头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落实研发投入后补助、科技创新基地补助等激励政策,加快创新平台布局。“寒区土木建筑工程技术研究”“石油机采举升系统”等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省备案,现已通过2家。全市企业自主转化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转化重大科技成果38项,登记技术合同16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04亿元。科技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切实为绥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我市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做实做细各类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截至目前,全市今年共开复工建设重点产业项目302个。其中,省重点产业项目99个,总投资超5亿元省重点产业项目34个。新和成A4、天有为二期、中粮肇东酒精产业链升级等项目竣工投产,安达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青冈东来60万吨淀粉糖深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新的产业增量正在加速形成。
积极主动为企服务。我市持续优化经营主体营商环境,年初以来,全市包联机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共221个,市场主体实有数达33.6万户以上。及时掌握国家和省资金投向,加大对企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指导符合条件企业申报相应资金政策支持。围绕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推动兰西哈三联绿色原料药项目成功争取3377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抢抓国家“两新”政策机遇,推动肇东大庄园、兰西天纤纺和北林区绿能等7个项目成功争取1.85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此外,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措施,健全完善民企常态化沟通机制,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确保以更大力度服务和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