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实力出圈 绥化牵头绥哈大齐生物制造集群

来源:绥化日报 2024-12-18 字体:

文/摄 全媒体记者 宋一枫 孙一博 刘华鹏

  12月17日,中共绥化市委宣传部、绥化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绥化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信局专场)。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门生杰围绕我省及绥化在绥哈大齐生物制造集群申报建设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门生杰说,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绥化、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最有活力的核心区域,经济总量及工业产值均占全省70%以上。近年来,绥哈大齐四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推进绥哈大齐生物制造产业加快发展。经过多年深耕,黑龙江以绥哈大齐为核心的玉米生物制造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东北产业振兴的“一抹亮色”。截至2023年,绥哈大齐四市(地)年玉米加工能力达1748.9万吨,实现产值627.6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绥化市常年玉米种植面积超1500万亩,年均产量超800万吨,是全国闻名的黄金玉米产区。依托良好的玉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近年来聚焦生物经济新赛道,大力发展玉米生物发酵产业,并推动其发展成了全国知名、全省领先的优势主导产业,被《半月谈》《瞭望》《经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专题报道,特别是在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中被列为典型经验给予高度肯定。此外,2022年9月,“绥化生物发酵产业基地”作为全省十大生物经济新基地之一,获得了省政府授牌。

  玉米产业规模较大。2023年,全市44户玉米深加工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95.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36.5%,玉米精深加工能力达1098万吨,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其中,10户玉米生物发酵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71.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33.5%,加工玉米821万吨。今年1-10月,10户企业实现产值225.1亿元。

  玉米产业链条长。绥化市以玉米为核心原料,构建了绿色大健康、绿色材料与能源、绿色农业特色生物制造产业体系。在绿色大健康领域,拥有辅酶Q10、食品调味剂、医药中间体、绿色食品、绿色饲料等产业链。在绿色材料与能源领域,打造了玉米淀粉—葡萄糖—L乳酸—聚乳酸产业链,玉米—乙醇—乙烯和玉米—秸秆—乙醇产业链,已实现对石油产业链部分环节的平行替代。在绿色农业领域,建立了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玉米—秸秆—高蛋白生物饲料和青贮专用饲料等产业链。玉米加工产业主要产品达60余种,产业链延伸的势头表现强劲。

  部分企业技术和生产规模领先。新和成打造了全球领先的维生素生产基地;星湖科技腺苷生产技术世界领先,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象屿金谷结晶糖生产线单体生产规模居亚洲前列,苏氨酸、色氨酸生产线单体规模居世界前列。龙凤玉米玉米淀粉生产线单产140万吨,亚洲单厂最大。

  玉米产业创新体系完善。绥化市打造了“跨地域”的开放创新合作模式,新和成、龙凤、星湖科技、象屿等重点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江南大学、丹麦科技大学、丹麦生物技术公司等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为生物制造企业提供国际视野的科技支撑。拥有玉米生物制造从业人员8000余人,专业技术人才300余人,高技能人才1500余人。

  经过近10年的发展,绥化玉米产业版图从分散向集群发展、从粗放利用向循环利用转变,一粒粒金黄的玉米,串起了一条“黄金产业链”。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国家级生物制造集群作用,利用好国家和省支持政策,推动产业集群区域协调发展,逐步构建行业标准完善、技术路线领先、产品种类丰富、绿色低碳循环的生物制造产业体系,打造国际一流的生物制造产业基地。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