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
苦难实在不值得赞美,但劳动值得我们赞美,更值得感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苦难对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一笔财富,值得感谢。比如我自己的经历。
我出身于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从小就尝够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后来参加工作到了城里,穷依然是我生活的最大特点。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甚至遭到了很多城里同事的嘲笑。结婚的时候,仅能租一间20多平方米的棚户。最艰难的时候,我甚至在业余时间去蹬三轮车卖苦力来贴补家用。我常常背着妻女哭泣,哭过了咬紧牙关重新上路。但也正是这种苦难,让我有了出人头地的斗志,让我在苦难中越挫越勇,依靠手中的一支笔,最终改变了我和家人的生活和命运。
再比如司马相如和他的经历。提起司马相如,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卓文君。作为普通老百姓,人们对司马相如与美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更感兴趣。在文学史上,司马相如是以辞赋立身的。他的辞赋,词藻的瑰丽、气韵的跌宕、机趣的富涵,实在是很独到的,传世的名篇就有《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美人赋》《大人赋》《难蜀父老赋》《哀二世赋》等,都是难得的妙文,在当时可谓是名动海内。
司马相如虽然名满天下,但从史料的记载来看,他始终没有脱离劳动。司马相如原来是皇帝身边的官员,但他为了喜爱的文学,毅然辞了官,后来与大美女卓文君一边当垆卖酒,一边进行文学创作。司马相如不仅帮着妻子卖酒,也亲自参加酿酒,甚至穿着大裤衩,和雇佣的工人们一起劳动。司马相如一生基本上没有搞过专业创作,但他因为创作所形成的身价在当时是奇高的,古有“千金难买相如赋”的评价,并不是虚传。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司马相如的艺术成就,正是缘于他一生没有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再讲一个古人的故事。孔子的弟子颜回家里很穷,地位也很卑微。有一天孔子对他说:你有才能,有学问,为什么不去做官呢?颜回说:我在城外有五十亩土地,打下的粮食,够我一家吃的了;我在城里还有十亩地,收入够我一家穿衣了。平时弹琴唱歌,同老师在一起做做学问,我就已经很快乐了,所以我不当官。回答得如此干脆,看来这是颜回的真实想法,一点也不虚伪。孔子一生除游学外,始终和他的那些著名的弟子们在一起做学问,同吃、同住、同劳动,最后为世界留下了一部彪炳千古的文化思想巨著《论语》。孔子为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倒是很想做官,他去过很多国家去推销他的政治主张,但始终也没有遇到赏识他的“明君圣主”。如果他的官做成了会如何呢?我想只会是历史上多一个有名的政治家,而我们的思想文化史上就会少一部《论语》。
据说司马相如一生潦倒。他在庙堂之上寻不到知音,就辞官回到成都,一度穷到没饭吃。后来与卓文君恋爱结婚,夫妻俩在闹市开了一家酒店,这才勉强度日。司马相如的艺术成就,其灵感和生活或许就是来自于他苦难的经历。纵观古今中外的伟大艺术创作,大都是从劳动中来,而那些象牙塔中的东西,终是经不住风雨的。
不论是诗人、艺术家还是思想家,他们首先都是劳动者,劳动中才能产生忠实于生活的创造,也只有这样的创造,才能经得起生活的检验,成为传世的经典。一部《诗经》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人类思想艺术的每一次进步,所取得的每一点成就,都得感谢劳动,感谢土地,感谢太阳和河流,有时甚至还得感谢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