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1月23日讯 ( 特约记者 高伟 )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唐代诗人骆宾王《咏鹅》的唯美意境,如今在明水县通达镇工农村依鹏鹅业养殖场里情景重现:一排排挺拔的白杨树下,一群群白鹅或低头觅食,或悠闲踱步,或昂首向天歌,叫声此起彼伏,场面极其壮观。2600只大鹅自由自在地嬉戏、觅食,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村民富的喜人画卷。
“我这是纯正的绿色生态鹅,吃树下青草、蚂蚱,喝露水长大的鹅。”养殖场39岁负责人张学良介绍。他也是一个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典范。
说到返乡创业,朴实无华的张学良打开了“话匣子”。他是明水县通达镇人,大学毕业以后他没少“折腾”,前几年在上海打工。一个人在外漂泊,总想着家乡的父母和亲人,总想能够回乡创业。2022年7月,疫情结束后他从上海回到明水老家考察。看到老家有丰富的水草资源后,他决定从事绿色生态大鹅养殖。考察半年后,于去年10月租下了工农村一村民的400亩草原、机电井、变压器、厂房,村里又支持他600亩林地。养殖场远离村屯,对畜禽防疫有利。
开弓没有回头箭,张学良说干就干。在父母和朋友的帮助下,他开始创业养殖大鹅。今年5月,他以每只20.5元的价格从青冈县购买鹅雏2700只。每天清晨,这群鹅的“司令”张学良就带领他的鹅群“进军”茂盛的草原或是绿草的林下。就是以绿色放牧为主,以无污染的草、水、蚂蚱、玉米为主食,晚上赶进塑料大棚鹅舍。
他的养殖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刚干的时候没有经验,遇到鹅不爱吃草,老上火了。多亏了养鹅微信群里的同行们,每次遇到养殖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回忆起养鹅经历,张学良感慨颇多。开始的时候很多个夜晚都是夜不能眠,坐在鹅舍外不是用手机学习技术,就是向同行们请教,让自己最快地从外行转变成内行。
真诚的付出总会有收获。此批鹅生长周期是70天出栏。7月中旬,张学良以每斤9.4元的价格把这批鹅出售,总计卖了18万多元,除去成本他挣了4万元。他又引进第二批鹅雏。有了成功的经验,他的养殖事业如鱼得水。
说起养鹅的事,张学良说:“这些林下溜达鹅肉质紧实、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林草下养鹅,晴天能遮阴,通风、透光、氧气充足,有利于鹅的生长,青虫还能当鹅的饲料。鹅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鹅粪还草、还林,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调节土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的这批鹅是2650只,生长周期是100天出栏。现在行情还不错,一只能卖100多元,大概能挣五六万元。”张学良的父亲介绍。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几年来,明水县利用70万亩草原的优势引带农民大力发展养鹅产业,充分利用全县畜牧业发展资源优势,通过大鹅养殖盘活农村闲散劳动力和圈舍,实现种植业畜牧业融合发展,鹅产业为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稳定的增收之路。
张学良承包了4年草原,下一步打算扩建鹅舍,预计全年养殖1.5万只。后年留种鹅,建立自己的孵化场,利用网络直播卖鹅,或是进行深加工与餐饮业,对于有养殖需求的村民可以带领共同致富。这就是张学良的五年养殖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