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丽
今年的9月10日是我国第39个教师节。
尊师重教在中国由来已久,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教师节这一名称,虽是到了近代才有的,但在古代也有类似的日子。黄宗羲在《与陈乾初论学书》中写到:汉、晋时期,每年农历8月27日,即孔子诞辰日这天,皇帝要率领文武官员去祭拜孔庙,还要邀请“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入宫“布席函丈(教师)为饮食之客,席间词赋其娱。”这天除祭奠孔子,也要“置休经师,授束修(干肉)”。可见,当时虽没有确立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但教师已开始享受节日休假、会餐、发福利待遇了。
到了唐宋时期,除了举行祭典活动,国子监、书院以及州、府、县还要从本地学校的学长(主持学习事务的教师)、学正(做训导工作的教师)中选拔成绩突出者为司业报送朝廷。经过考核评定,这些“先进教育工作者”最高可获赏银500两。一直到了清代,孔子生日祭典的规模有增无减,成绩卓著者在这天还会被提升为院长、监院、掌教、馆师等,最高的会授予八品职衔。清代许多著名学者如颜元、阮元、惠士奇等就是在那时得到的提拔。
除了孔子生日,古代弟子拜师时,也有一套严谨的礼仪。首先是弟子向老师赠送六礼束修(即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然后行跪拜,双手献茶之礼。弟子奉茶时,一定要双手捧茶,将茶杯举到齐眉处,恭敬地奉给老师。最后是老师回赠礼品,通常是笔墨纸砚之类的学习用品,以表达老师对学生学业所成的殷切期望。
古代的教师节以及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古人对治学之道的重视。现代已很少有这样的古礼了,但在教师节这一天,学生们都会为老师准备一份小礼品。“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强国之基复兴之本,需要传承不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