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一部唱响人与动物生命欢歌的力作

来源:绥化日报 2023-07-18 字体:

——品读《生灵呈现绚丽世界》的感悟

陈力娇
 

  人类应当以什么样的视角看待野生动物?中国作协会员、绥化市作协主席白雪松在他的新作《生灵呈现绚丽世界》中作出了鲜明而坚定的回答:“野生动物是人类不会说话的同类,也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和伴侣,人与动物应当共同唱响生命的欢歌。”这一提法新颖别致,是对野生动物全新的诠释,耳目一新,振聋发聩。

  作家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提法来定义野生动物,他在文集中用一系列鲜活的故事和精彩的细节,作出详细的解说。作家认为,野生动物机警、灵巧、聪慧,而且有思维、讲情感,这些素质生来俱有,天赋生来。说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同类,主要是指这些素质,但兽类的本质没有变。素质和本质是两个概念,同类和人类也是两个概念,不可相提并论,不能把动物说成就是人类。因此作家在描写动物时,严守这个底线,没有把动物人格化、似人化,赞美的颂扬的也仅仅是它们的某些素质,正是这些素质彰显了优秀才能和智慧,人类应当把它们看作同类,视为朋友。

  人和动物虽然共处同一个自然世界,但有相当一部分动物是处于封闭隔断的天地,家庭的宠物、市场的牲畜、公园的动物,由于它们被宠养圈喂,失去了原有的生机和活力,人们再也难看到它们飞行的倩影,奔跑的魅力、游戏的风彩,感知的只有凶残、笨拙、迟钝、愚昧,这些令人讨厌的恶行。要让人们像爱护眼珠子一样爱护它们,就需要把动物原有的本色、本质和本相,原汁原味的复活,唯一的途径就是让动物重新回归原野去生存、去繁衍、去拼搏,只有这样,动物才活蹦乱跳地展现聪明才智,彰显神奇精彩。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作家在这个文集中着力书写的就是野生动物的独特别致的精彩。

  野生动物展现的精彩要比人类早上亿万年,精彩程度人类望尘未及,由于与人类处于隔离封闭的状态,又总是披着神秘的面纱,遮敝着隐藏着,轻意不露卢山真面目,不被人类认知,才有了神奇和神秘的感觉。像用脚饮水的怪牛,拦路强劫的盗鸟,可以点燃的山鼠、能喷出火焰的甲虫、能吃飞鸟的龙虾……把这些蔚为壮观的动物世界,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能不让人动容,涌于胸怀,生发出珍爱动物的情感。

  作家在展现野生动物神奇和独特时,不是直白平淡地讲述,而是运用鲜灵灵活生生的故事,进行形象具体地描摹,尽力把故事讲得可视、可感、可亲,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作家在讲到动物的独特时,没过多地描叙动物的神奇,而是怀着悲悯的笔端,浓墨重彩地讲述惨害这些动物的情景,使独特的光彩在泯灭中消逝。他在文中写道:“这情景,这状况,大自然一直在倾诉,而人类却一直没有倾听。不倾听哭诉,或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这才是最可悲最可怕的事情。”这种描写和讲述,就更加扣人心弦,发人深思。

  遵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是我国极力推行和追求的生态理念,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在全世界首先建起天目山生物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古柳杉群落和最古老的天然银古林,为野生动物开辟了最广阔的栖息地,促进了动物多样化群落发展。白雪松每讲述一个动物的故事,都放到这个大背景下去表达,具有很高的视野,使人们清醒地看到传承发展好生态理念既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白雪松遵循这一教诲,每讲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故事,都坚持内容为主,讲好事实,把真实作为故事的生命线,本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考据资料、旁征博引、纵横比较,把蕴含于故事中的道理讲明白,把暗含事实中的启迪讲清楚,以精神品位升华故事内涵,以理论高度深化故事底蕴,深挖出每个故事的时代价值。

  小细节展现大趣味,小幽默领略大启发,成为白雪松的又一写作特点。野生动物由于与人类隔绝,人类对于它们还是陌生的,要使读者既形象具体又深入浅出地了解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变迁状态,必须讲好琐碎的细节,而且还要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这样的细节描写在书中俯首皆是。正是这样的细节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也拉近了动物与人类的距离,使读者探寻到人与动物融合的内在联系。在《伸冤的喜鹊》一节中,作家详细写了一只喜鹊,在救助它的人被诬陷含冤入狱的时候,天天站在牢房窗前吱吱大叫,眼睛中竟然流出血泪。这一场景终于感动了县官,立即升堂重审,查清了事实真相,为恩人洗清了冤情。作家在书中单立一章《救赎是为偿还索取》,撰写十多个典型故事的细节,讲述哺乳动物能够通过人类的行为感知善与恶,并且真实地给出行为反馈。这种与生俱有的灵性会伴随哺乳动物的一生,温暖回报着世上善良的人群,这对于唤醒世人充满温情、善待他人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生灵呈现绚丽世界》是作家传承四大文化遗产系列作品其中的一部,着力写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彰显了淳朴仁爱的民风,弘扬了透明纯粹的温情,唱吹了野生动物的欢歌。在作家的笔下,他故乡的山川河流孕育了人类,也孕育了百兽。此间的人和此间的兽同属哺乳纲目,人和兽共居一方水土,人和动物不再是捕猎、驯养、宰杀,而是依靠、平等、救赎。因此作家满怀温情和挚爱为那些善良的人雕象,也为那些被救赎的兽唱歌,这是生命的歌,快乐的歌,永久唱不绝的歌。所以作家在后记中满怀激情地写道:“我走遍故乡的高山峡谷,人和动物的故事遍地丛生,迎面扑来的都是温情,都是救赎,都是感动;瞧见的处处都是敬畏,都是感恩,都是和谐。因此这片热土成就了我作品,我对生态的挚爱,也得到了深刻的描绘和阐叙。”

  在这部作品中,读者很少见到血腥的场面,听到的却是生命的欢歌。天鹅在高空鸣唱,野狼在丛林嘶鸣,春燕在枝头高歌,虎在山间长啸……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都难以形容那欢乐的景象,形象的感觉已经难以用语言表达。此书在多处描写了民众建起的观鸟台、瞭望塔、追踪所,兽禽的一举一动都在环志的掌控之中,兽禽的伤害一丝一毫都得到及时的救治,野生动物的世界已经同人类的天地紧密联系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唱响生命欢歌也就在情理之中。

  书中所描摹的一个个令人感动的场景,读来如掬一股清泉,品味如沐一缕春风。书中描绘的动物,面目清晰而深刻;刻画的人物,性格灵动而有趣,将动物与人置于同等地位对待,表明他们都是充盈生命的个体形象,都被赋予丰富的个性特质。所以这些充满生命活力与盛满生态旺盛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构建出诗意的人和动物共生的生活家园,是那般的精彩,是那般的温馨。书中细微地描写了这样一个情节,大学生葛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林场,林业局长在他到林场报到时交待他写一份一项调查报告《保护野生动物急需解决的问题》,葛生来到林场后,急着要完成这份调查,只身深入到深山老林。可他万没想到,却在密林深处迷了路,怎么也找不到回林场的路,他想打手机求救可又无信号,电话打不通。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天气冷得能把人冻成冰棍。葛生奔波了一天,又困又冷加上饥饿劳累,就在一棵大树下昏睡过去,如果得不到救治,他必定被冻死无疑。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葛生从昏睡中醒来,发现一头白色罕达犴把他拥到它的腹下,连连向葛生的脸颊、鼻子、耳朵和嘴巴呼出热气,一个劲地用前爪摇动葛生的头颅,它见葛生苏醒过来,又用嘴巴拱他身子,那意思让他站起来。紧接罕达犴折了一根树枝递给葛生,他明白了它的用意,只好艰难地跟着罕达犴走,当他们走出二里地的时候,遇上来寻找葛生的林场干部,这才让他死里逃生,捡了一条命。葛生联系这件事,在调查报告中动情地写道:“大自然造化的动物精灵,以自己的智慧和情感,赋予人类太多,过去人类只有牵取没有反馈,现在已经到了补偿、回报、救赎的时候,如果再去猎杀、捆绑它们,那就是泯灭了良心,天地不容。”这一感悟是作家借当事人之口喊出的肺腑之言,也是融入动物世界触发的心底之言。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白雪松自然深悟这一道理,万物得以生存和发展,要得益万众一条心的珍爱。所以作家不惜笔墨详尽地描写了众多的观鸟台、瞭望塔、环志所、投食站,抒写这些人群的挚爱和温情,描绘这些人群的质朴和善良,让人们形象具体地看到人和动物的密切关系,不是个体的,而是大众的;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不是浮现的,而是本真的,总之是民风自然陶冶的结晶,是美好情感的自觉联结。

  作家在文本中没有刻意要求人们去珍爱动物,而是把人物与故事、行动与言语、情感与体验,在字里行间浸透着“生活即教育”,启迪人们自觉借鉴文化遗产,主动继承传统民风。在这里作家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情节。有一只燕子飞到南方过冬,因故伤了一支翅膀,在南方养伤一呆就是五年。伤愈以后,故土难离,它要回北方找回旧家,但它要找到的不是那个阳台,不是那个鸟巢,而是那棵已经消失了的大榆树,燕子有些伤感,因为榆树的环境已经消融了人与自然的边界,成为能飞翔的地方,那也成为故乡和家园。现在砍掉了大榆树,浓浓的温情已经不复存在,怎能不让燕子伤感。这样的表述,独具匠心,别出心裁,让读者在沉思中得到反思和启发。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还要留足禽兽的栖息之地,让它们唱响生命的欢歌,也让我们人类在世尘烟火的温暖中领略同万物相处的奥秘,自觉听从挚爱的呼唤,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落地生根,绚丽多彩的世界就展现在我们眼前。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黑龙江省作协主席团委员、绥化市作协副主席)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