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放飞孔明灯

来源:绥化日报 2023-02-03 字体:

庄义彬
 

  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傍晚,吃过元宵的村民便三五成群地提着各式各样的孔明灯,像潮水一样涌向西大场院。这时的场院早已收拾一空,四周插满红红绿绿的彩旗,院中摆满闪闪烁烁的灯盏。看天上群星闪烁,瞧地下灯火通明,一派安康喜庆的场景。大约晚7时的时候,村主任一声令下,“开始点灯”。这时场院的人们顿时忙碌起来,开始为精心制作的孔明灯加注燃料,添置油脂,然后一人提灯,一人点燃,霎那间场院里明光闪烁,把整个场院照射得如同白昼,一两分钟后,灯框内空气逐胀,一盏又一盏的孔明灯相继冉冉升起。这时,腾空而起的孔明灯竞相绽放,五彩缤纷,构成一道绚丽的风景。

  传说,孔明灯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诸葛亮发明的。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把整座城围得水泄不通。诸葛亮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危难之时他巧妙运用热空气比重较轻能够上升的原理,制成了一种如同圆桶型的灯笼,把求救信息系在灯笼上,然后测准风向,进行放飞,让其腾空飘移,落在救兵居扎之地,后得到救援而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并逐渐演绎成为元宵节施放的习俗,并作为祈福求安之用。所以又称为“祈福灯”、“平安灯”、“许愿灯”。

  孔明灯的结构其实很简单,分为主体和支架两部分。主体以竹篦制成,外面用绵纸或白纸糊成灯罩,主体可大可小,可圆也可长方形,把上口和四周用灯罩密围,不漏孔隙,不透空气,底口朝下。底部的支架以细铁丝编成,固定在主体的底部。记得小时候一过正月初五,乡亲们乘着过年的兴致,便开始扎制孔明灯。各家各户都像开起小作坊,先是备足了秸秆和竹篦,购置了麻绳和细铁丝,买来花花绿绿的彩纸、绢纸和透明纸;接着一家老少围坐在小炕桌上,开始扎制,夫妻合作,父子联手,爷孙共制,各司其职。有的刮竹篦,有的扎灯框子,有的糊彩纸,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随意说着闲话,长幼之间,隔辈之间,姑嫂婆媳,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谈天说地,其乐融融。我们这些小嘎子干不了别的,只有闹得份儿,一会剪块花纸胡乱贴上,一会又弄快竹枇任意插上,大人没法只好用糖块哄诱我们去玩,吃尽了放完了,再回来疯作,直到大人的手掌落在屁股上,才会消停一会。

  元宵节这天,全屯的人们开始拜灯、观灯、赏灯,各家各户把扎制好的孔明灯悬挂于自己的院子,看谁家的灯扎得精妙绝伦。要说精致当属诸葛家的二小子,他虽然只有十六岁,却特别心灵手巧,他制作的孔明灯分里外两层,外边是灯笼框架,里边是能转动的圆筒,在圆筒上分别画上经典人物,多是三国里的诸葛亮、关老爷,西游记里的唐僧、孙悟空。如果只让圆筒转动,就把灯罩的天窗打开,底座的蜡烛点燃后圆筒就像演电影似的展现出几幕历史故事,煞是好看,真是叫绝。待人们观完灯以后,再把天窗合上密闭,只待晚上放灯。

  晚上放灯前要举行盛大仪式,全屯子人拿着各式天灯自发组成“送灯”队伍,一路敲锣打鼓,一路燃放鞭炮,接着,人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开始扭着秧歌,往场院奔去,整个送灯的队伍犹如一条火龙在滚动,宛似一片彩锦落人间。点灯的号令发出后,场院里寂静片刻后,经过一阵紧张的忙碌,一盏又一盏天灯慢慢飘荡起来,人们欢呼跳跃,群情振奋。那些灯盏带着深情的希望,带着真诚的愿望,飞向了神秘的高空,如天女散花般飘移散落在天际,一朵朵,一盏盏,是那样的妙曼,给世界带来无穷无尽的精彩和欢乐。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