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绥化市做强做大玉米生物发酵产业观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壹
编者按:
2022年12月12日出版的《农民日报》,在二版头条位置对我市做强做大玉米生物发酵产业进行了报道。现予以转发。
“我们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联合开发的‘L-乳酸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应用’项目被黑龙江省列为重点研发项目。”位于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的京粮龙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粮龙江”)总经理田强告诉记者。
该项目是做强做大玉米生物发酵产业,发展玉米生物经济的重要推动力。玉米精深加工比传统玉米粗加工有着更高利润。2017年,《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出台,将玉米主产区划分为建设玉米深加工项目比较适宜的7个片区,共覆盖53个县(市),产量占全省90%以上,玉米深加工迎来加速发展的良好时机。
在该政策的影响下,绥化市开始重点发展玉米精深加工产业。2021年,绥化市有5户玉米精深加工企业进入“中国农业企业500强”。
以培植壮大为重点,增强头部企业衍生力
京粮龙江这两年向着更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项目进行更多探索。这几年,L-乳酸成为京粮龙江重点开发的项目。“L-乳酸的普通食品级用于奶制品、面包、酒类等;精制食品级用于高档化妆品、医药等;聚合材料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可降解材料、烟草、农药等领域。”田强介绍。
作为高技术含量的项目,L-乳酸深加工充分体现了科技型、规模型、产能型原则,对黑龙江地区玉米精深加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玉米淀粉曾经是青冈加工业的主打产品,把玉米制成淀粉,其工业增加值提高了7%,而提炼成L-乳酸后,其工业增加值提升到了30%。”青冈县副县长杨立功表示。
据了解,绥化市规上玉米深加工企业户数和加工能力均占全省1/3左右。其中,玉米生物发酵类企业10户,玉米加工能力近900万吨。今年前三季度,有8户玉米加工企业产值突破10亿元。
绥化市是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绥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宝峰告诉记者,近年来,绥化市紧抓全省整市推进土地托管示范市契机,大力推进以托管服务为主的土地规模化经营,玉米品种不断优化、品质不断提升、产量不断提高。2021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1603.3万亩,产量812.7万吨,分别占全省的16.4%和19.6%。
借助域内玉米资源丰富的优势,绥化坚持把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动玉米发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玉米生物发酵产业构建起了头部带动、相互合作、循环发展的产业格局,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韧性全面增强。
2021年,绥化市规模以上玉米加工企业实现产值275.3亿元,同比增长47.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35.6%,玉米生物发酵产业已成为绥化市支柱产业、强市产业。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拓展延伸产业链
“图谱+家谱”的招商模式是绥化市打造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的一个重要“法宝”。据绥化市市长孙飚介绍,绥化根据全球玉米精深加工发展方向、产业链条、主导产品,绘制玉米产业链“图谱”,并结合已在绥化落地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产业链现状,编制绥化玉米产业供应链“家谱”。对照产业链“图谱”和供应链“家谱”,精准锁定目标项目、目标企业,全面开展链条式招商,加快补链、延链、强链。
一批批玉米产业龙头“大咖”落地生根,极大地提升了绥化市的深加工产能,从东到西,链环相连,集聚发展。
“目前,以绥化经开区新和成、昊天,北林象屿、海伦国投为核心形成了东部加工产业集群,以肇东中粮、成福、星湖,青冈龙凤、京粮,明水中科格林为核心形成了西部加工产业集群。特别是引进的投资50多亿元的世界500强企业厦门象屿集团、投资70亿元的新和成世界级生物发酵产业园、投资6.8亿元的星湖科技集团生物发酵产业园项目,为全市玉米产业的升级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孙飚说。
玉米加工企业阵容强大,集群优势明显,产业链条也由传统的酒精、淀粉不断向氨基酸、维生素、医药中间体、有机酸、多元醇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绥化市已拥有9条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新和成被确定为全省玉米产业链的“链主”企业。2022年,全市开复工新和成三期、青冈龙凤赤藓糖醇、海伦纤维素乙醇等玉米生物发酵类产业项目6个,年度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截至今年10月底已完成投资13.37亿元。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高产品附加值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物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绥化市不断支持鼓励重点企业实施技术攻关项目,依托全市玉米发酵产业联盟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打造更加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体系,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科技创新支撑绥化玉米加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成效显著。
“公司与浙江恩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高效生物合成辅酶Q10关键菌种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黑龙江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支持,项目金额达2000万元,实现了绥化市‘揭榜挂帅’项目零的突破。”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据悉,目前绥化市玉米生物发酵类企业主要产品有50多个品种,形成了产业链初级产品、中端产品和高端产品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玉米生物经济未来如何在科技方面持续发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邢福国认为,要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玉米深加工特色产品。要加快新品种育种进程和玉米综合利用,提高玉米加工的附加值。
“要加快玉米深加工高端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政企研三方共同发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玉米产业的附加值;要科学规划综合搭建玉米加工产业链条,形成以玉米为核心的多链协同发展,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特别要加大对加工装备的研发和集成,破解‘卡脖子’难题。”邢福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