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侯凤龙:一片丹心报桑梓

来源:绥化新闻网 2022-12-16 字体:

  全媒体记者 廉红

  镜头一:北林区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笔20万元的捐款为疫情防控助一臂之力。

  镜头二:北林区张维镇一村,一排排白墙蓝瓦的欧式别墅在蓝天白云下格外引人注目。

  “做梦也想不到这辈子能住上别墅啊,得凤龙这孩子记了啊!”

  村民念念不忘的凤龙名叫侯凤龙,黑龙江北润农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他是一村的骄傲和荣耀,一提起他的名字,大伙儿总是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小时候我家很穷,带着为父母争光的朴素想法我出去闯荡,回来后,就想着为父老乡亲做点事。”侯凤龙说。

  十几年来,这位从小村庄走出的农家娃,以浓厚的家乡情怀和一桩桩慈善义举温暖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也感动着这方生他养他的“黑土地”。

  少小离家闯世界

  1978年,侯凤龙出生在这个小村。那时候,家里种着9亩大苞米,父母辛苦一年到头没啥余钱,与老人分家还落下了积荒。

  “我就不信咱家过不上好日子!”14岁时,侯凤龙带着父亲用家里唯一一匹犁地的马换来的钱,到绥化城里尝试着做买卖。看到许多人在老三百胡同里卖小百货,他小脑袋里的生意脑回路第一次被激活,一路打听着去批发点购进袜子、手套等,然后加点价卖出。跌跌撞撞过了一年,他又闯到大连,利用南北方物产的差价做起了易货生意:一车土豆换半车苹果,慢慢积累下创业的家底,开始搞起粮食贸易。伴随着我国对俄贸易的兴起,他又闯到俄罗斯,做起了木材生意,随后进军北京组建了施工队,承包了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鸟巢观众席底座的施工项目。从小到大,创业之路,他一路奔忙,来不及歇息。

  创业艰难百事多

  侯凤龙难忘20岁那年寒冬的深夜,那时候没有高速公路,满载着一大平头车的粮食,昼夜兼程从黑龙江驶向山东荣城,行驶到吉林路段时,车胎扎了,司机卸下轮胎一个人去找地方补胎,他坐在驾驶室里等候。进货、装车、赶路……他已两三天没合眼,此时,不由自主地倒头便睡了过去,零下二三十度的风雪夜,几个小时过去了,等司机回来叫醒他时,他的双腿已经不能动弹,卷起裤管才发现,已冻得发黑了。司机急忙抱着他送到医院急救,终于保住了双腿。

  在煤炭被称为“乌金”的年代,侯凤龙和一个朋友合伙从矿山组织煤炭销售,没想到,自己完全信任的朋友竟然卷走了多年辛苦打拼积攒的几百万元。他承受不了背叛的打击,一夜之间白了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几天几夜,一根烟接一根烟地抽,痛定思痛,思索弥补损失的出路。天道酬勤,无绝人之路,他变卖了当年在俄罗斯买下的三个山头成功自救突围。

  踏平坎坷成大道。靠着吃苦耐劳、敢打敢拼、诚实守信,侯凤龙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企业家,在深圳、广州,以及香港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涉足农业、贸易、文旅等多种行业。

  无我之责报家乡

  “一个人开始闯的目的是挣钱,当挣了钱之后想挣更多的钱,当财富积累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我的肩上就有了一份对社会的责任。”侯凤龙这样说。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给别人撑把伞。”自己从穷小子到成功人士,尽管经济条件在变、身份在变,但深深根植在内心的家乡情怀从未改变,自己始终心系家乡发展。

  2014年,侯凤龙回到家乡,看到村里老人有的渐渐老去、故去,孩子在外打工,没有儿女在身边照顾,他的心里阵阵酸楚。体味过漂泊的苦,知道在他乡的难,他想着如果家乡的青年人在家门口能就业挣钱,那便可不再远行。于是,当年他成立了种植合作社,流转了几百亩土地,尝试带领村民一起规模种植,促进增收。

  当年9月,他成立了润牧肉牛养殖有限公司,现已形成集肉牛育肥、母牛繁殖为一体的大型养殖繁殖基地,目前年存栏量达4500头,年产值4500万,累计生产总值1.35亿,规模居全省前列,安置村民就业20余人。

  2020年,侯凤龙成立绥润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理念,与农户在生产、经营、服务诸多方面形成利益共同体,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组织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销售,从而有力地保证了产品过硬的质量、良好的信誉,还带动了当地农户300多户群众致富。

  2022年,侯凤龙成立了牧焱生物质能技术有限公司(草场),主要生产加工以秸秆为原料的压块燃料和畜禽饲料,有压块燃料和饲料两条生产线,年可生产压块和饲料10万吨以上,安置村民就业40余人。

  企业越做越大,效益越来越好,侯凤龙除了把钱用于扩大再生产,就是投身公益事业。

  从2014年侯凤龙回到家乡发展开始,每年春节,他都带上米面油及不菲的慰问金看望村里的老人。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防疫物资异常紧张,一个口罩都是稀缺品。他花费100多万元托非洲乍得的朋友买口罩、防护服、医用酒精等防疫物资,辗转德国、韩国,转运至香港过关再运到绥化,全部捐给北林区、张维镇政府部门,以及交通卡口、值守小区的干部。

  本轮北林区“10.26”疫情发生以来,侯凤龙始终关心关注疫情防控势态发展,看到北林区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们舍小家顾大家,夜以继日,克服天气不利因素防控疫情,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捐赠20万元为北林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着一份力量。他说,我们也想为北林尽一点绵薄之力,同时呼吁大家能遵守防疫规定静默抗疫,大家一起共渡难关,让疫情早点结束,共建和谐美好家园。

  扶贫济弱,帮困解难,侯凤龙总是将温暖的双手伸向家乡最需要的地方。

  环走一村,荷花池水榭亭台,村路平整洁净,村民们说,都是侯凤龙捐资修建的,特别是把我们的破草房、破旧小砖房推倒重建成别墅,而且配套高档家具、高端家电、新型空气能采暖设备,拎包入住即可,没用村民花一分钱,也无需村民任何置换物。侯凤龙致力家乡建设,立志把家乡打造成美丽乡村,计划投入资金约1.2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问及他这么做的初衷,他说:“我不仅有父母,一村的父老乡亲都是我的父母,我挣钱就要孝敬父母。”

  年少时离家闯荡,吃尽千辛万苦,尝遍人间冷暖,历经商海沉浮,功成名就,带着财富回到家乡,兴业办企,大兴善举,奉献大爱,当人们称赞他“大爱无疆、高风可钦”时,候凤龙总是平静地说:“不管走得多远,事业做多大,都要尽可能地为家乡做一些事情。奉献让我感到内心充盈、快乐、幸福。而且自己的根在家乡,对家乡的热爱已经融入到血液里,今后一定要把企业做好,更好地回报乡亲,添彩家乡。”


编辑:刘申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