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向荣镇:防返贫治环境 办好办实民生事

来源:绥化日报 2022-09-22 字体: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走进乡村看变化系列报道(45)
向荣镇:防返贫治环境办好办实民生事

文/摄 潘成军 满玲玲 张译文 特约记者 万希龙 全媒体记者 孙曙光

向新村广场花坛

  走进海伦市向荣镇已是9月中旬,临近深秋,街路旁依旧有鲜花盛放,黄的、粉的、红的、白的、紫的,五颜六色,映入眼帘,心底里能想到的字就是“美”。对,是美,在向荣镇里、村里、屯里看到的就是美,景美、人美、心更美……

  据了解,向荣镇目前的重点工作是党建引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荣镇党委书记张永泰告诉记者,向荣镇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返贫机制,增强脱贫稳定性,有序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关政策和脱贫项目,专门制定了《向荣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五年总体工作规划》,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对全镇804户脱贫户、19户边缘易致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等方面,建立了常态化走访排查机制,全部缴纳合作医疗、大病保险、意外伤害险、享受慢性病签约,全镇享受慢性病政策1012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95人,全部享受教育保障政策;外出务工155人,享受交通补贴130人;疫情防控员、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村协警等公益岗位安置171人,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光伏项目无劳动能力分红329户,每户增收2000元;大鹅养殖、小菜园、小农场、生态扶贫林均实现全覆盖。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5183元。同时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借助市级驻村帮扶干部,调整乡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共计181人,实现所有脱贫村和脱贫户帮扶全覆盖,坚持日常走访排查、行业筛查预警相结合,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监测对象,因户因人落实综合帮扶措施,确保不返贫致贫。围绕各村传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乡村产业,带动持续稳定增收。在向众村创办了杂粮加工厂,加工销售“小菜园”食用玉米,借助“黑土硒都”地理标识,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年销量1000多吨,带动了全镇1400亩“小菜园”食用玉米,把所有种植“小菜园”的脱贫户全部纳入进来,户年均增收1000元左右。整镇推进生态扶贫林项目,在沟边壕沿栽植柳条,成林后产出柳条销售给供热企业,既产生生态效益,又壮大村集体积累,带动脱贫户实现增收。向荣镇还依托高产绿色大豆、中草药产业、杂粮产业、玉米产业4个园区,带动全镇农业产业升级。支持黑臻木耳基地建设,持续提升向众杂粮加工能力,切实强化星源牧业猪场服务,推动向荣扶贫鹅厂扩繁,带动集体和群众增收。组织种植技术培训、养殖技能培训和剪纸技能培训13期,促进了农民掌握一技之长。依托黑臻生物科技发展势头,安置本地农户和脱贫户长期性务工岗位增加到150个,季节性务工增加到2万次以上。通过做大做强星源牧业,安置本地农户和脱贫户长期性就业40人以上。

      防返贫是底线,推进现代农业实现稳步发展则是上台阶。张永泰说,近年来,向荣镇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坚决扛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政治责任,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镇依托向辉、向新等高产高效示范园区引领作用,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不断调优种植结构和经营模式,重点在发展主导产业、带民增收上创新方式抓好落实。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5万亩,其中规模经营土地面积1000亩以上种植大户15个。依托星源牧业等畜牧规模养殖场,加强畜牧大场大户建设,扎实开展畜禽防疫工作,有效完成村屯绿化任务,实现了粮食增产、畜禽增量、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总目标。

成熟的水稻即将收割

      所有的工作和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群众拥有幸福感、获得感,这就要求民生事业必须办好办实办到位。向荣镇党委副书记高国君说,为实现这一目的,向荣镇党政班子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关切,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党政班子坚持“问需于民”和“主动出招”结合,面向基层群众征集意见建议和民生需求,累计征求到意见建议310余条。镇村两级共梳理办实事项目120项,其中村级109项,镇级11项。同时对标对表省市要求,全面推进“十项专项行动”,实施“八项惠民工程”,并取得初步成效。他们对上争取资金1800万元,实施集中供水项目,建设“万人”水厂1处;对上争取3760万元,实施1.5万亩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全镇9个村级垃圾分拣中心全部投入使用;建成畜禽粪污收集处理中心1处、处理池140处,年可处理粪污2万吨,确保了全镇粪污全量实现资源化利用;修建桥涵20座、断头路10公里、边沟5000延长米,整修田间路25公里,一批群众最急最盼最忧的现实问题得到解决。利用域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司法救助、农技培训、医疗服务等志愿活动12次。邀请海伦市人民医院专家,开展义务诊疗服务,针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予以健康指导和现场诊疗。

向新村赵小辫屯主街

  向新村是向荣镇的一个行政村,沿着平整的柏油路走进这个村的赵小辫屯,看到的是一路的“鲜花相迎”。屯中绿化香化美化亮化程度很高,街面上干净整洁,并没有“屯子”的脏乱破差,村民爱护卫生的意识一点不比城里人差。村民张某说,村里人之所以有素质,是和村里的“道德讲堂”分不开的。张某说的“道德讲堂”是现年70岁的原向新村党支部书记徐成文和妻子王凤雅2015年在镇党委支持下利用自家院内创建的。“道德讲堂”向村民宣讲党的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生在身边的孝亲敬老的先进事例等,使村民潜移默化成为了充满正能量的人。2021年镇政府又将道德讲堂修缮一新,并修建了小广场,在广场中央树立了“孔子行教”像。具有多年党龄的徐成文夫妇不但在“道德讲堂”讲,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做,夫妇俩连续多年为村里培育花苗,育苗的大棚是他们自己掏钱买的,种子是他们自己到处采摘的。有时为了采到好的花籽,一天要走几十里路,从不说一声累和苦。花苗育好后,还无偿协助村里把花苗栽种到全村5个自然屯的各条街道旁,并精心护理,直至成活,现在的向新村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环境非常优美。几年来,光绿化、美化一项老两口每年就为村里节约资金五六万元。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徐成文夫妻还自己掏钱为村民购买文化娱乐用品,组织村民开展扭秧歌、跳广场舞等健身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是党员,镇党委政府一心想发展干实事谋振兴,作为党员,应该与党委政府保持一致为镇村发展做些贡献。”王凤雅说。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