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中旬以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省委宣讲团分赴全省各市(地)、省直单位等,对省党代会精神进行了全面系统宣讲,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推动学习贯彻落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着力建设质量龙江、创新龙江、开放龙江、绿色龙江、幸福龙江、勤廉龙江的美好愿景,着力建设“六个龙江”,怎么看、怎么办?省委宣讲团成员和省内社科专家,逐一对“六个龙江”进行理论解读和阐释。
着力建设“六个龙江”加快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董伟俊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黑龙江振兴发展要着力建设“质量龙江、创新龙江、开放龙江、绿色龙江、幸福龙江、勤廉龙江”的奋斗目标,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描绘了可期可及的美好愿景,这既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鲜明体现,也是加力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生动实践。必须牢牢把握黑龙江现阶段发展的中心任务和主攻方向,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开放包容、绿色低碳、为民造福、勤政清廉,推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
坚持质量引领 让高质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显著特征
报告提出建设“质量龙江”,置于建设“六个龙江”首位,站位高远、寓意深远。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新阶段开启龙江振兴发展新征程,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在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中,我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高标准保障高质量。发展只有追求高标准,才能实现高质量。对照国内外发达地区、行业标杆、先进典型,找准参照系,定准坐标系,明确跳起摸高、跨越赶超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体系。制约我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偏”“四个短板”。只有坚持高标准解决好“三偏四短”突出矛盾和问题,龙江才能真正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子。坚持提质扩量并重。发展的结构、规模、速度、效益是有机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一定速度基础上的发展。龙江振兴发展,就是既要质量又要速度的发展,在质的提升中实现量的快速扩张。
坚持创新驱动 让创新成为振兴发展的基点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龙江振兴发展的基点在于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省科教资源丰富,要主动抢占创新制高点,赢得振兴发展先机。实施科教振兴计划,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有效对接,切实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就地转化,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大量涌现。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积极发展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型领军企业,让市场主体多起来、让优质企业活起来,推动企业更好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主体作用。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大力开展科技成果招商,积极探索在哈尔滨新区创建中国哈尔滨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会(简称“哈科会”),创新技术孵化、交易、转让业态,促进我省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技术溢出,形成“南有深圳高交会,北有黑龙江哈科会”的新格局。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围绕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等产业,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
坚持开放包容 让开放成为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更高水平开放深化更深层次改革、促进更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向北开放重要窗口。依托沿边区位条件,找准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深度参与构建东北亚经济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构筑联通俄罗斯、面向东北亚、拓展东南亚、辐射欧美非的立体化开放体系。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全面提升龙粤、深哈对口合作水平。高质量建设对外开放平台。探索比照俄罗斯自由港和超前发展区政策,争取国家在落地签证制度、货物通关、企业所得税、财产税、土地税和保险金等方面,赋予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哈尔滨新区)自由港政策,进而实现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政策高度契合。
坚持绿色低碳 让绿色成为振兴发展的靓丽底色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有效实现路径。全面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制造,强化减污降碳,实施清洁生产,构建循环链接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作贡献。健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和协作机制。推动各市(地)生态常态化信息共享和智能化应用管理,探索建立全省环境污染排放、检测、执法一体化标准体系。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核算和交易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合理估价全省生态产品价值,促进建立国家生态产品价值测算评价体系,努力建设碳汇经济大省,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水平。集中力量加强绿色“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关,大力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完善有利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生态功能区和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争取国家延长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补助年限,提高补助标准。在争取国家投资建设重大生态、水利等工程项目时,探索与受益省份在项目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等方面的合理分担机制,实现收益共享双赢。
坚持为民造福 让幸福成为振兴发展的奋斗目标
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实施民生振兴计划,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广大龙江人民共享振兴发展成果,以高质量发展提升高品质生活。坚持稳就业、保就业。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失业保险金、就业资金和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服务等方式,统筹推进重点人群就业,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新就业形态,政府、行业协会、院校和互联网平台应共同努力,加大对新职业从业者的培训力度,共建实训基地,深化产教科融合,促进新职业从业者提升技能、专业化程度和职业认同感。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准确把握需求结构和社会结构新变化,应用“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公共服务供给理念更新和技术创新,尽快建立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城镇常住人口挂钩机制,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水平。推动公共资源平等配置。努力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提高退休人员待遇和低保人群保障水平;提升食品药品整体安全水平,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注重提升能级、完善功能,着力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交通拥堵、供热供气、垃圾分类等突出问题,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乡村规划引领,深入实施新时代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加快推进实现农村现代化。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积极探索“数字化+网格化”基层治理模式,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升社区(村)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省人民幸福指数。
坚持勤政清廉 让善治成为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
勤政清廉是龙江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迫切需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振兴发展为了人民,再创辉煌依靠人民,要在推动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征程中,让全省人民的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足、安全感更强。以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持续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打铁必须自身硬。推动龙江振兴发展,必须靠过硬的能力作风作保证。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让新风正气得以弘扬,让实干担当得到激励,切实解决思想观念、能力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广大干部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真本领,知重负重、担当作为,殚精竭虑、真抓实干,切实担起推动振兴发展的历史重任。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大力弘扬自我革命精神,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从严从实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以廉洁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者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成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副书记)
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推进质量龙江建设
姚凤阁
从党的十九大,到今年全国两会,面向未来的中国发展新蓝图令世界瞩目。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为龙江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的“六个龙江”奋斗目标之一,就是着力建设“质量龙江”。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高质量成为龙江振兴发展的显著特征,质量龙江建设的关键就是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
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主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一步明确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是全面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我国经济无论从收入水平考量,还是从国际经济格局出发,已经到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方向、提升发展动力,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
从内涵定位而言,高质量发展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高效率、公平、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强调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很突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尤为突出的位置,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努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
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
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新的历史起点上,黑龙江正处于政策叠加、乘势而上的机遇期,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矛盾累积、风险交织的凸显期,激发潜力、振兴发展的关键期,龙江振兴发展存在短板弱项、更有发展机遇。
我省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与资源禀赋、优势潜力还不相称,经济结构还不够优,质量效益还不够高,体制机制还不够活,有的干部思想观念、市场意识、能力作风与振兴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但我们拥有独特的区位条件、丰厚的资源禀赋、强大的科教实力、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优良生态环境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四五”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东北振兴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龙江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们创造了难得历史机遇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危”与“机”的辩证关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切实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发展中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高质量发展要贯穿振兴发展全过程
我省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在谋振兴图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束缚的同时,要抢抓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振兴发展全过程。
质量龙江建设,就是要推进龙江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就是要在质的提升中实现量的快速扩张,未来五年,要做到全省综合实力实现全面提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显著提升,现代服务业提质扩量,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企业大量涌现,城乡区域发展质量整体跃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强化,质量效益型发展新优势充分显现,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成员,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
“三位一体”推进创新龙江建设
梁謇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立足时代发展大潮、区域发展大势、国家发展大局、民族复兴大业,擘画未来五年龙江振兴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建设“六个龙江”的美好愿景,形成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系。其中,建设“创新龙江”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建设“创新龙江”,核心是将创新作为振兴发展的基点,发挥战略支撑作用。以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提升新势能,重塑竞争新优势,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龙江”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的必然要求,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赢得发展先机的迫切需要,是充分发挥科教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实现赶超跨越的现实选择。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必须加快攻克一批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智能装备、现代农业、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建立省级财政科技经费支出稳定增长和柔性调整机制,推动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发挥政府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采取联合基金引导投入、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等奖补措施,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聚焦我省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创新科技项目组织方式,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基础研究项目“包干制”,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创新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体系。深化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收益分配、权益分享等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内生动力。积极培育科技人才。加大战略科学家培养力度,依托我省一流学科、特色学科和各类创新平台,大力引进、留住科技领军人才。大力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依托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项目,培育一批引领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的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科技创新活动需要载体和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于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积极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发挥我省高校、院所和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创新优势,依托我省在粮食、能源、原材料和重型装备生产制造等领域的重要战略地位,积极申请建设现代农业国家实验室,争取在新能源、新材料、空间科学、信息智能、生物健康等领域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更多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争取为国家和我省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
强化区域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各级各类高新区、经开区、专业园区的发展能级和水平。高水平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制订出台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意见,推动政策先行先试,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向哈大齐国家高新区集聚,打造引领东北高质量发展和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改革创新高地。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对国家高新区晋位争先给予奖励,推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实现晋升。加强省级高新区建设,发挥科技项目、平台等支撑作用,推动高新区按照“一区一主导产业”加快发展。
大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我省科技活动产出水平较高,位居全国前列,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水平,尤其是就地转化情况却不容乐观,须加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相连接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载体。积极打造高质量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科技企业面向重点产业,按市场机制建立集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产业集聚发展于一体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集聚需求、成果、投资、服务等各类要素,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交易网络平台。鼓励各级各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依托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发布、公开挂牌、竞价拍卖等服务。建立科技成果市场定价机制,引导各类科技成果进场交易,畅通成果转化市场渠道。
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构建科技成果供需精准对接机制。建设省科技成果信息库,梳理我省承担国家和省科技项目清单,推动重要科技成果入库。面向产业和企业征集技术需求,进行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促进科技成果与需求企业的常态化精准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计划与我省重点领域产业化计划有序衔接。健全产学研协同转化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通过出资创办企业、产业化收益分享、知识产权运营等科技成果协同转化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从技术创新协同向成果产业化协同延伸,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引导。健全科技成果产业化与金融支持联动机制。加大省科技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黑龙江子基金对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力度,扩大天使基金投资规模,统筹省政府投资基金持续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银科联动”,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合作,开发针对科技型企业的免抵押免担保信用贷款产品;鼓励企业通过债券融资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财政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奖补机制,鼓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设立资产经营平台,对促进重大科技成果省内落地交易的高校、科研院所给予奖励。
【作者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成员,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