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专题稿件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彰显使命担当

来源:绥化日报 2022-03-23 字体:

赵璐迪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在“两个一百年”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会议。全会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这一论断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重大意义,凸显我们党勇于自觉能动地顺应历史、改造历史的精神品质和状态。

深刻把握历史主动精神内在意蕴

  “历史主动精神”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唯物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的正确把握之上,形成的对自身所处阶级地位和所肩负使命担当的科学判定的品质和精神。“历史主动”并非特指“时间”的概念,而是一种境界和状态,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阶级和政党特有的品质和精神。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动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掌握历史主动,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面对挑战、战胜困难,取得非凡的历史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牢牢掌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的战略主动,提出科学决策破解不确定和未知性的难题,防范重大风险、迎接重大挑战、攻克重大难题,推动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党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体现。

历史主动精神生动诠释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

  历史主动精神,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主体主观能动性与历史客观规律的高度统一,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推进历史进程的具体体现,是对唯物史观的生动诠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作为历史的活动主体,并不是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能够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明确所处历史方位,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主动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主动发展。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彰显新时代使命担当

  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我们党顺应人民呼唤,主动选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符合国情的国家发展道路与制度,能在每个关键时刻和重大关头做出正确的决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党能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始终掌握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因此历史启示我们只有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掌握历史主动,坚持人民至上的主体地位,才能在新时代更好地肩负和践行党的使命担当。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要顺应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在把握历史规律中掌握历史主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可循的规律,只有顺应历史大势,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势而为,才能推进国家和民族各项事业不断前进。正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把握住当时所处历史阶段的客观发展要求,顺应社会主义兴起的世界发展趋势,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之下,发挥自身具备的历史主动精神,带领中国人民在思想理论、领导力量、道路选择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是我们党在世界形势多变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精神力量。因此,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握历史规律,才能真正运用历史汲取力量,从而把握时代潮流、牢记历史使命、扛起历史责任,使我们党在面对新的“赶考”时保持高度自觉和清醒。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要坚持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不断武装头脑。只有当一个政党拥有了科学理论,才能具备改造世界的能力。《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因此,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根本指导思想,以此武装头脑,并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新时代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主体地位,助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理想和愿景。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智慧和力量源泉来自人民,其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进行的一切奋斗与斗争,都是为了履行党的初心使命。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就是要在新时代坚定站稳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工作始终,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张桂娟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