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对于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农业农村为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并成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发展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黑龙江省作为重要的农业大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历史使命同时也是龙江振兴发展的机遇。
坚持党的领导做好制度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保障,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度依靠。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去发展谋划,需要按照既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奋斗,需要本着人民至上的初心和使命去践行。一是要建设一支敢打硬仗扎实肯干的基层“三农”服务队伍,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原汁原味地把优惠政策落实,不能搞变通,把每项任务具体化目标化,扎实推进严格落实,避免不符合实际的摊派制。按照省级有目标、县市定任务、乡村能执行,乡村有问题、县市能指导、省级能答复的逻辑体系做好制度保障。二是打破选人用人的各种限制。挖掘群众基础好、有能力、有政治觉悟、爱农业、爱农村的人才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鼓励有志于服务农业农村的干部自愿服务乡村,减少干部流动的各种限制,建立支农干部的激励鼓励机制。三是加强涉农问题交流。发挥党的制度优势、民主优势、理论优势,把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建立快速的问答机制。基于农业政策、农业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和难题,把基层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和难题向上反映,建立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机制,把问题和难题留给能解决问题的部门而不是基层或群众,通过快速有效的联动机制把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难题逐一破解。
心怀“国之大者”谋求全面发展
一是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全面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的决定》,扎实推进十二项工程、五项行动、四项计划和五项机制,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二是用文化催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宣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决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提升黑龙江“四大精神”在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底蕴和作用,兼顾传承性和传播性,让百年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继承和发扬,并且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增强法律法规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突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在乡村治理的作用,乡村基层党组织应依规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普及和学习,做到乡村振兴有法可依、农民知法懂法。持续加大农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的法治观念。
坚持开拓创新探索全新突破
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黑龙江要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破点放在开拓创新上,加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制度创新激发农业农村的市场活力。探索更有效更符合黑龙江实际情况的土地经营模式是制度创新的关键,也是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创新点。逐步强化所有权,虚化经营权,承包权与耕地保护责任挂钩,确定土地经营权与城镇社保之间的选择关系。创新新型集体化经营模式,强化集体经营权和决策力,加强成员民主监督权和收益权,强化规章制度明晰各方权责。二是管理创新推动职能转变。转变农业农村工作的政绩观,注重长效机制。注重农业农村管理的责权一致原则,建立容错机制,提高管理的人性化。三是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质量。科技创新要用市场经济手段激发潜能,提高科研机构的科研自主度。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科研,转变科研量化考核评价机制,避免科研工作“内圈化”。科研项目财务费自主支出,同时必须体现出智力劳动价值。建立并鼓励跨学科夸领域的科研合作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创造的效益要体现公平性。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应与科研院所等机构享受同样的公共资源。建立农业科研供需方的交流平台,科研成果、科研过程、科研设备、育种基地等科研资料进行交易和互补,政府监管市场化运作,让科技创新本身活起来动起来。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