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老赵下大酱 酱香飘万家

来源:绥化日报 2021-10-13 字体:

文/摄蒋宝栋杨晶全媒体记者廉红

老赵在给大酱打耙

老赵向女儿传授下酱技艺

  多年如一日,每天早上5:30,赵长江和妻子分别在绥化市区的两个早市:圈树和小北五路,停好三轮车,车上的赵家大酱,特有的酱香吸引着来来往往的市民,你一瓶,他两袋,到7:30散市时,小车空了,夫妻俩遥相呼应,吃口早餐,收工回到位于北林区新华乡新华村的酱厂,也是他的家。

  老赵大名赵长江,今年56岁,下大酱出名,人称“酱人老赵”,他索性就把大酱的注册商标定为“酱人老赵”。20多年来,他的大酱,一如既往地好吃,有味道。和老赵聊起做大酱,他说,这得从小时候说起。赵妈妈下的大酱就特别好吃,12岁的时候,每当母亲下酱,他都要跟在后面去看,慢慢地,长大后自己就学会了下酱。后来,他下酱的水平甚至超过了母亲,母亲说,以后咱家下酱,就让老二(指赵长江)下吧。老赵下的酱很香,自己也特别有成就感。结婚成家后,他和爱人决定发挥自己的专长,下大酱卖。说干就干,那年,他们买了2000斤黄豆,下了20缸大酱,不知啥原因,结果全都坏了。不能砸了咱的牌子!为了信誉,全部一倒了之。他说:“做良心食品,用口碑说话。”2019年,老赵为自己的大酱注册了商标“酱人老赵”,还把自己的头像一起印了上去。

  每年秋收前后,他都要跑遍绥化的周边乡镇去挑选黄豆。他说,品质最好的黄豆,才能下出好吃够味的大酱。每年腊月烀酱,老赵都得烀20多吨黄豆,耗时两个月。

  下大酱,老赵精益求精,堪称匠人。正像每一瓶大酱上都有三行字:“酱人老赵有一种坚持,11道制酱工艺,每一步都要下足功夫。酱人老赵有一种执着,微量元素丰富的地下水、黑土地大豆,吃到嘴里的要健康。酱人老赵有一种追求,老祖宗传下来的味儿,就要献给寻味的每一个人。”

  老赵说,就拿切酱块子来说吧,只能切一指厚,块切大了,下缸后打耙打不透,还有,打到两三块的时候就得闻一闻,就是怕酱块子出现异味,要是有一块劣质的酱块子下到缸里,就会影响到整缸酱的质量。第一次打耙也非常有讲究,里面放的盐必须打起来,盐打不起来水就会淡,水淡了,大酱就容易变味,所以,打耙时,必须上下翻滚,而每一次打耙,每缸必须打200下,天天打,一天一次,一直打一个月。酱往下沉,酱头和酱衣往上浮,等酱衣撇完了,酱自然就下沉了,上面就是清淡的水,说明打干净了。

  日积月累,老赵下大酱已达到炉火纯青,在绥化市区可谓是声名远播,越来越多的市民就愿意吃老赵的大酱。有一位98岁的老太太从80岁开始就吃赵家大酱,起初是自己上早市买,一次一瓶,吃完再来,后来,随着岁数越来越大,就让她女儿陪着来买。“吃了这么多年顺口了,就爱吃这个味。”很多吃过他家大酱的人都赞不绝口,说吃起来有一种小时候吃酱的感觉。

  酱香不怕巷子深,酱香引来了央视的记者。去年10月,央视记者为老赵作了专题采访,头一天晚上节目播出后,老赵成了名人。第二天一早,一三轮车200多瓶大酱8分钟全部售空。

  伴随着节目的播出,天南地北的人都想尝一尝老赵大酱的味道。他购置了现代化的包装设备,进行大酱小包装,以满足外地顾客的需要。

  点开拼多多平台,只见拼三四单的比比皆是。评价里点评道:味道纯正,家乡的味道,很好吃。页面上不时地跳出,拼单成功。一瓶瓶,一袋袋,飞入寻常百姓家。老赵下大酱,越下越好,越下越多,现在已拥有2个发酵车间,5个生产车间,一年下500缸酱。如今,女儿赵双双在老赵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了下大酱。

  结束采访时,看到老赵的酱厂门楣上赫然写着醒目的几个大字“赵家百年大酱厂”,这也许就是老赵的大目标吧。

  老赵说:“我的想法就是把大酱下好了,以后有钱了,买个比现在这个地方大10倍的地方,多下酱,让更多的人吃到好吃可口的酱。”这是老赵的梦想,我们祝他好梦成真,酱香飘过千万里,飞落千家万户,年久弥新,流传下去,把绥化手艺人的家传一直传下去,子子孙孙都能吃到“赵家大酱”。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