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续坤
苏东坡的中秋诗词,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特别是最末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写爱情的。其实,这首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的千古名篇,是苏东坡写给弟弟苏辙(字子由)的,词前小序即交代了写作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当时,苏东坡因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外放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上,且与弟弟七年没有团聚,于是在当年中秋趁着酒酣,即兴遣怀:“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与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实际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难能可贵的是,这首词并不仅仅局限于作者对弟弟的怀念之情,可以说是苏东坡在中秋之夜对所有经受离别愁苦之人所表示的美好祝愿。故《苕溪渔隐词话》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尽管兄弟二人相见很难,但是每逢重大节日,还是经常写诗相和,或是吐露心声,或是畅叙情怀,或是温馨问候,苏东坡的《中秋见月和子由》便是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情景交错,气格抑扬,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哀婉,兄弟间坦诚相劝的洒脱恬淡之情,仿佛跃然纸上。
兄弟别离既然能够“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那么兄弟相聚又当是怎样的情形呢?宋神宗熙宁十年二月,苏辙与苏轼终于久别重逢,四月相陪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后方才离去,这是兄弟暌别七年来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苏东坡为此作有《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团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读来境界高远,意味深长。
与弟弟再次分别两年后,即元丰二年(公元1079),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场飞来横祸彻底地粉碎了他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元丰五年(公元1082)中秋,他作有《念奴娇·中秋》,其中“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一方面真实地展现了他孤单凄凉的景象,另一方面充分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憎恶。
此外,苏东坡还作有《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尽管这首词的写作年代有所争议,但是全词突出一个“凉”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夜来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词末的“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两句,读来实在唏嘘,不免让人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东坡的中秋是浪漫深情的,是善解人意的,是逍遥旷达的。可以说,苏东坡的中秋是绝大多数中国古人文人的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