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明
微风不燥,时光正好。三五好友,相约出游,途经之站便是兴隆观。
说起来,此观也是历史悠久,可谓千年道场,位于北京平谷区的南独乐河镇。据悉,其建于唐咸通年间,兴盛于明清两代,至今香火旺盛,声名远播。
我们一行几人驱车而上,山路崎岖,古道交错,曲径纵横,颇有意趣。且蜿蜒,且曲折,冷不丁一个急弯,豁然而现又是一段林荫小道。真乃曲径通幽,穿过盘山道路,七拐八弯驶至坡顶,欣然来得观前。
攀上高台,迎风而立,颇有“一览众山小”之意境,山下景致,亦收眼底。凭栏眺望,极目而视,便是另番景象。峨眉山村,民房错落,烟火气息,盈盈袅袅。此般情景,不由引发一片遐想。远隔一座山,近横一片林,同一苍穹之下却是截然不同,两个迥异的境界!一个似凡间,一个如仙界,一个是红尘滚滚,一个是超凡脱俗。彼此交融,两相守望,说不清来道不尽。
身后,便是兴隆观的主体建筑。乍看之下,观身居高临下,整体气势非凡。抬头间,众人便被门头的三字吸引,“兴隆观”的飘逸字体赫然醒目,行云流水,确有大家风范。走进院内,巡睃周遭,规模着实不小,殿宇颇具威严,建筑古朴不俗,道场宏大,环境舒适。
也巧,我们来时,游人寥寥。打听才知,来得并非时候,恰逢冷清时间。若是赶上周末,游客络绎不绝,定是一派热闹景象。转念一想,如此也好,倒显清静,正好可以尽情游览一番。
依次而游,参观了玉皇殿、财神殿、药王殿、山神殿、鼓楼等各景点,所到之处,无不虔诚膜拜,以表敬意,以祈福泽。环游观中,盆景荟萃,松柏森森,修竹掩映,影影绰绰,恍惚之间如入仙境之地。形态各异的花草植物,平添几分自然之法,加之香火弥漫,置身其间,我等似在“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行至客堂门前,一位道姑打堂内而出,睡眼惺忪。如此神态,倒也佐证冷清的由头,只见她讶异片刻,旋即打起几分精神,点头问好。而后,道姑热情相邀,请入客堂一坐。自是盛情难却,一行来到堂内,道姑待客热情,又是烧水又是沏茶。茗香满屋,饮茶间歇,她还热情地给我们答疑解惑,讲授诸多不为所知的道教知识,并对兴隆观的前世今生作了一番讲述,绘声绘色,幸而加深我等认知,深感所获匪浅。
据道姑所言,赶上忙时,这里也是香火旺盛,当地的百姓以及各方善男信女,时常来此朝拜。然而要说起来,兴隆观也是命运多舛,当年日本侵华期间,曾被毁于日军战火。改革开放之后,一企业家捐赠百万款项,对兴隆观进行修缮复建。经过多年艰辛工作,终于正式迎客,恢复了其千年道场的本来模样。
一席听闻,感慨良多。一番游览,意犹未尽。只惜旅程有限,时间仓促,更多观中景致,未能细细观赏,想来遗憾不已。告辞道观道姑,作别花草树木,挥手而别,带走几丝香火气息,留下一片虔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