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红歌情结

来源:绥化日报 2021-07-01 字体:

魏青锋

  岳父当兵时的老班长辗转找到岳父的联系方式,两位行将七十的老人隔着手机屏幕眼含热泪,头发苍白的老班长问岳父:“那时候你喜欢站在密云水库的堤坝上唱歌,现在还唱吗?”同样满头银发的岳父激动地频频点头:“唱呢,现在一有时间就唱!”“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两位隔着一千多公里的老人手舞足蹈,仿佛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火热的连队生活。

  半个月后,岳父踏上了北上的行程,老班长邀请岳父参加在北京市密云区举行的铁道兵13师65团的战友聚会。一九七六年,父亲所在的铁道兵13师在密云县修建沙通铁路,唐山大地震后,京津地区遭遇持续阴雨天气,密云水库局部出现险情,京、津头顶上这“一盆水”库容量相当于全国人均4立方,京畿重地安全直接受到威胁。当时部队接到命令,就地停工,所有人员投入到密云水库的抗洪抢险中,当时的口号是“人在阵地在,与坝共存亡!”

  那段日子,是岳父最紧张的一段军旅生涯。每次宿营休息,老班长就安排岳父带领大家唱歌,岳父当兵前,曾经在公社的宣传队当过几年宣传员,会唱的歌曲多,也会调动气氛,岳父就把战士分为两组,这边唱完《团结就是力量》,那边就接上了《英雄儿女》的主题歌《英雄赞歌》,再就是《南泥湾》《唱支山歌给党听》,最后少不了岳父的陕北民歌压轴“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咱们的队伍势力壮……”每次到了“哎咳哎咳呦”大家都齐声合唱,边上的其他连队,还有一起参与抢险的民兵也被带动了起来,歌声撼天动地,整个抗洪抢险工地一片沸腾。休憩片刻,大家又投入到紧张的抗洪抢险工作中。

  “金沟围堰”抢险工程结束后,岳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退伍回到老家县城的交通运输公司。在单位,岳父还积极发挥文艺的特长,组建了县城第一支合唱团,每每县城有文艺汇演,交通局合唱团的《黄河大合唱》都是保留节目,有时岳父也会独唱一首《南泥湾》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有一年,领导的熟人开了间茶楼,想请岳父去捧场,岳父当时也答应了,可排练的时候,茶楼方提出想给岳父换歌,“革命老歌跟不上现在的潮流了,把曲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改为流行歌曲”,一句话惹怒了岳父。岳父强压着心中怒火:“对不起,我只会唱革命歌曲,其他不会唱!”这件事后,好几年单位分房、评先进基本没有岳父的份,有人就劝岳父:“有时候别太较真。”岳父笑着说:“我是党员,曾经也是一名军人,党让我们吃饱穿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唱革命歌曲就是为了歌颂党,用这种方式表达我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本来说好妻子陪着岳父一起去北京,可老爷子脾气执拗,非要单独去,还好有省城的一位伯伯作伴,我们才稍稍安心。聚会的地方是他们战友的农场,布置得跟军队风格极其相似。每天岳父都发来视频,早起排队慢跑,排队进入食堂吃早点,最声势浩大的是一百多人高唱《我是一个兵》,岳父的手机镜头划过每一位老兵伯伯沧桑的脸,虽然沟壑纵横,但是每一个皱纹里都写着军人的坚毅,都写着久别重逢的喜悦。返程途中,岳父还和几位老战友绕道去了沂蒙山革命老区,参观了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山东指挥部旧址等景点。在为岳父接风的酒席上,岳父眉飞色舞地介绍起了聚会的情况,当介绍到沂蒙山的历史遗迹时,喝了两杯酒的岳父兴致很高地唱起了《沂蒙小调》。

  岳父这一代人,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接受党的教育多年,用自己的的方式践行着爱党的精神和情怀,他们无怨无悔。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