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以梦为马行致远解惑路上苦登攀

来源:绥化日报 2020-12-10 字体:

以梦为马行致远解惑路上苦登攀

——记绥化市第二中学教师赵世丽

全媒体记者宋一枫

  “关注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成长与丰盈,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我从教后始终遵循的信仰。”每谈及此,绥化市第二中学教师赵世丽目光中总是透露出一种执著和坚定。

  80后的赵世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勤奋书写青春。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以校为家,兢兢业业,用爱心演绎芳华。

  在同事眼中,赵世丽总是那样的勤奋。2017年冬天,赵世丽为学心理学,一直利用周末和寒假在绥化和省城间往返奔波。

  凌晨四点,大雪纷飞,外面漆黑一片,告别熟睡的女儿、漆黑的楼道、空荡荡的大街,只身赶往火车站。类似的场景,成为赵世丽当年求学路上的常态。正是这样的坚持,赵世丽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并自修两年半心理课程,获得催眠、TA、森田、绘画、生涯、亲子、身心灵等工作坊结业的成绩。

  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生涯规划成了高中生必需的技能。为了适应课改的大环境,2016年,赵世丽学习掌握了生涯规划指导的技能,第一批自愿加入学校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并主动学习并获得了“全国生涯规划师”称号。她任教生物教师,同时兼职生涯规划教师,一干就是四年。

  明明已经有了任教的学科和擅长的领域,为什么还要去学心理学?

  赵世丽说,一切皆缘于2015年一个叫雨涵的女孩。当时,赵世丽发现雨涵性格孤僻,无论课上课下,都不爱与同学交流,同学们自然也都对她“敬而远之”。赵世丽能清楚地感觉到小雨涵就像一只受伤的小鹿,不敢倾诉,只能默默舔舐伤口。通过了解,才知道雨涵是因为家庭不健全而缺乏自信,自尊心强却又缺乏勇气去和同学交流。赵世丽总是创造各种机会与雨涵接触沟通,慢慢走进了小雨涵的内心,找到了她怯于交流的症结所在,和雨涵推心置腹让她重拾自信。雨涵性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她不再孤僻,变得乐观起来,而且考取了一所理想的大学。从雨涵身上,赵世丽发现很多高中生因学习压力大,需要教师格外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她学习心理学的决心开始萌芽。

  2016年5月,学校开始组建首届社团,赵世丽创立心海扬帆工作室和生涯规划社团,带领40多名学生进行内观训练、减压训练和自主学习力提高训练,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舒缓心理压力,同时利用午休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虽然班主任的工作琐碎、繁杂、辛苦,但她仍一直兼任社团工作,成就感十足。

  2016年10月,班级有个女生因高中课程增多、学科难度加深、月考失利等因素,开始自卑茫然无助。她找到赵老师进行咨询,赵世丽了解情况后,便每天利用午休时间和她散步、聊天,有心理社团活动时也邀请她参加,多次鼓励她表达自己的心声。两个月下来,孩子开始变得开朗、积极、乐观、自信,同学关系也越来越好。后来,学生的母亲给赵世丽发了很长的短信,感谢赵老师在孩子最无助时给予帮助,用时间和专业给孩子打开了另一扇窗。

  赵世丽虽为生物教师,但却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课堂、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社团活动中,她的辛苦付出也为学校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

  高三的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和成长的压力,总有孤立无援之感。赵世丽用专业知识为他们带来了心灵的阳光与温暖,缓释了试卷与分数带来的惊悸,用爱照拂莘莘学子前行之路。

  年初新冠疫情突发,身为教改科研处副主任的赵世丽自觉担当,积极开展线上教学,结合新高考综合改革,引领教师以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为课程,组织课题研究,参与心理健康疏导、生涯规划指导两个模块的课程引领。并带领教改科研处组建心理教师团队,自愿参加疫情防控心理咨询公益服务热线活动及绥化市心理咨询援助在线值班,解答学生、家长的心理咨询。同时录制视频课8节,编辑材料25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转发到学校公众号、教职工群、班级群、家长群。

  专注工作的赵世丽也会有一种愧疚之情,她感觉愧对自己的女儿。年纪尚小的女儿总叫妈妈陪看书、下棋、捉迷藏,然而女儿得到的答案永远是“等妈妈……”赵世丽身为班主任,每天早上上班时女儿还在梦乡,晚上下班回来女儿已经睡去,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每念及此,赵世丽心里总是莫名的酸楚。但为了更多学生的成才成长,赵世丽把对女儿的愧疚化为更加勤奋工作的动力。

  以梦为马行致远,解惑路上苦登攀。全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全国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诸多荣誉及多篇省级论文一等奖,是对赵世丽最好的褒奖。“关注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成长与丰盈”,赵世丽始终初心不改,唯愿桃李,芳满天下!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