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望奎县和平小学教师杨晓东
刘厚琦 全媒体记者 宋一枫
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为人师表为己责,以点燃千家万户的希望为己荣。2000年9月1日,望奎县和平小学教师杨晓东正式走上讲台,从那天起,她就坚守着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把爱的阳光洒向学生的心田。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得到老师的爱,是每个孩子的心愿,只有爱才能推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在杨晓东的教学生涯中,她一直宽严有度,严爱结合,潜移默化中让快乐伴随孩子自由成长。
上几届班上有个学生叫小伟,是个可爱的男孩。可上课时总好溜号,做题磨磨蹭蹭,不愿动脑筋,经常不完成作业。为了彻底改正小伟的缺点,杨晓东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多次家访,找症结,讲道理,让小伟从根本上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慢慢地,小伟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进步。每当小伟有一点进步和改变,杨晓东都会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偶尔“旧病复发”,杨晓东也会及时指出并督促改正。这样小伟逐渐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和提升。
杨晓东对所有学生都能一视同仁,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处。她担任班主任工作20年来,一直努力做学生们的知心朋友,帮孩子们排忧解难。因为杨晓东知道,学生在校的时间比和家长相处的时间都要长,一定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温暖有爱的环境。
有个插班生叫小成,孩子很调皮,个人卫生保持不好,不爱学习,常和同学起摩擦。原来小成一出生就没了妈妈,爸爸身体不好没有劳动能力,在亲戚家一个小厂帮忙看门,几乎没有收入,小成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住在村外的一个小矮房子,每天勉强能吃饱肚子,衣服旧得不像样子。了解这些情况后,杨晓东把和小成一般大的儿子的衣服收拾了一大包,又买了一双新鞋,让小成放学一起带了回去。晚上杨晓东接到小成奶奶的电话,说孩子回家抱着鞋子一直在掉眼泪,已经好久没有穿过新的鞋子了。
此后,小成的衣服鞋帽、学习用品,杨晓东几乎都包了下来。帮小成理发、剪指甲、洗脖子,在杨晓东的持续关爱下,小成变得开朗起来,积极主动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初中。孩子的奶奶特意到学校找到杨晓东说:“小学这几年,孩子内心里一直把老师当作妈妈,只是一直不好意思叫出口,是你让这个生下来就没有妈妈的孩子感到了温暖。”
二十年来,与小成一样,从杨晓东老师这里得到母爱温暖的学生不胜枚举。
在课堂教学中,杨晓东注重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的融汇贯通,致力于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提倡师生积极健康的双向情感交流,形成了实、活、新的教学风格。为提升业务,杨晓东坚持每天看一篇教学论著,每天做一套习题。疫情期间,积极进行网上授课,每天为做课件经常练习到深夜。她坚持听课,博采众长,教学技能不断提升。
杨晓东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严谨态度,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她因此也把所有精力和心思都放在了学生身上。三年前,杨晓东的婆婆在哈尔滨做心脏手术,住院半个多月,家人没让她请一天假。公公说:“我也做了一辈子教师,知道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你请一天假,就会耽误好多孩子的学习。”今年11月2日,婆婆又做肺部手术,手术在晚上十点半进行到次日凌晨两点半,杨晓东和家人守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婆婆清醒后,一夜没睡的杨晓东离开医院,在爱人的护送下,匆匆赶回学校上课。
铭记教育使命,静心坚守师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杨晓东用对学生的无限关爱,用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来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县级“四有”好老师、县级优秀教师、县域优秀教育人才、市级优秀德育教师、省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串串荣誉,既浸染着杨晓东的辛勤汗水,也是对杨晓东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的最好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