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是谁助推了《平安经》的一路“平安”

来源:绥化日报 2020-07-31 字体:

王国伍

  “出生平安,1岁平安,2岁平安,3岁平安……”近日,一部《平安经》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当初,群众出版社官网“隆重”向读者推荐这本书时称:《平安经》虽以“经”为载体,但并非宗教内容,而是以歌诀、歌文形式撰写的平安颂歌;书稿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亦可作为一部小百科词典,方便读者查阅相关知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假金是怕火炼的。如今,此书的内容及价值已真相大白。那么,这本奇葩之作《平安经》是如何一路“平安”出版发行引起“轰动”的呢?

  本人以为,下面几个因素起了主要作用:

  一、作者沽名钓誉阴暗思想完成了《平安经》的写作。据说,《平安经》作者本人是法学博士、书法学博士,是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作等身,出版50多本专注。我不怀疑他有真才实学,尤其是精通法学专业知识,但术业有专攻,一个优秀的法学博士未必就能成为作家。我想作者本人也深知这一点。“浮名浮利过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正是由于追名逐利的思想作祟,所以,作者“呕心沥血”完成此书。毕竟,此书有名,作者文学界就会有名;此书走红,作者就会有利。

  二、权利和地位的加持,绑架了出版社的独立权,丧失了出版单位的权威性,出版社的追逐利润和官官相护完成了《平安经》的出版。此书封面标注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和群众文化出版社,其中人民出版社已经声明没有出版过此书。那么就有可能是群众出版社出版的了。群众出版社是一个具有60多年历史的出版社,我想其编辑老师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绝对不会差,但差的却是拒绝利润诱惑的能力,差的是不倚权势独立工作的能力。假如他们真有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的高贵品质,那么,他们绝不会让这本“奇书”顺利编辑出版,侮辱读者的智商。据说,群众出版社隶属于公安部管理,倘若如此,其中猫腻不言自明了。

  三、某些趋炎附势的集体和个人所形成的公共资源助推了《平安经》的“走红”和销售。就是这样一本“奇书”却被很多媒体和一些学者竞相吹捧。比如,2020年5月9日,“吉林应急管理”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拜读《平安经》感言:“庚子之春,不同寻常,临风听雨,焚香默座,拜读儒林巨制《平安经》。合书仰首,星宸初晴,心绪豁然。”读来真是让人肉麻。6月7日,长春召开了“助力平安中国·平安吉林建设——暨《平安经》公益朗诵活动研讨会”,活动还邀请了国内及省市知名学者、诗人撰写《平安经》读后感,再看研讨会上某些学者对《平安经》的“高度”评价:“跨国传世的种类大作力作,是历代和当代仅见的首部平安经书。”读来真是让人作呕!6月8日,《吉林日报》也发表了关于“《平安经》公益朗诵活动研讨会”的新闻通稿,吉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进行了转载……一些公共资源的好评如潮加之此书作者的权力影响,此书想不火都不可以,难怪明明定价45元的书,在网上售价竟高达269元——299元不等。有一句话说得好“有一些人就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不,继吉林省纪委决定调查《平安经》一书外,就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评“《平安经》事件”:如此平安太荒谬。

  领导干部要谨言慎行,牢记初心,手中有重权高位,更要有正确的权力观和规则意识,要主动避嫌,不可乱用权利滋生和助长腐败;不可用权力谋己之私,以权利谋已之利。要知道,“德不配位,早晚遭罪。”由此看来,《平安经》这下要不“平安”了。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