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玉米产业加快升值升温
记者 汪海 徐文革 刘华鹏 摄影报道










玉米,裹腹充饥,一度是百姓的主食。
如今,玉米不仅是食物,还是原料,身价陡增。
一棵老玉米,不走寻常路。
我市打破玉米原料“原字号”窠臼,继而向玉米深加工转变,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群优势,在“吃干榨净”上做足文章。通过与大企业、大集团深度合作,把产业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依托玉米原料基础优势,绥化深入调整玉米加工业结构,形成多元化的产品格局,加工产品由酒精、淀粉扩大到赖氨酸、谷氨酸钠、麦芽糊精、食用油、变性淀粉等5大系列30多个品种,延伸到20多种生物活性高分子中下游产品。加工原料从以玉米为主扩大到玉米芯、秸秆综合利用,由食品、饲料等初加工延伸到医药、精细化工、能源等深加工领域。
通过现代玉米产业加工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更加完善,生产格局的更加优化,绥化将建成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示范基地,壮大一批特色突出、链式发展、有行业影响力的玉米加工和流通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服务品牌。逐步将绥化打造成全国优质玉米生产示范基地、亚洲新兴玉米精深加工中心和中国北方玉米物流交易中心。
玉米,绥化一篇写不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