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猛犸象诗刊

一本最早收入海子诗作和海子译诗的油印诗集

来源:绥化晚报 2019-03-15 10:22:00 字体:

  海子生前或者逝后,他的各类风格的长诗、短诗被收入了各种版本的诗集,其数量之繁多,难以计数。而在这些诗集版本之中,有一本诗集尽管封面设计比较朴素、内文排版比较简单、打字油墨比较浓重、印制比较粗糙、装订比较简陋、纸张比较脆弱,但是,却是一本最早收入海子诗歌作品和海子翻译诗歌作品、深受海子本人喜欢,并最终对海子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价值连城”的诗集。

  这本诗集,就是油印诗集《青铜浮雕·狂欢节·我》。

  这本诗集是收入海子诗歌作品和翻译诗歌作品的第一本诗集,在海子诗歌创作生涯中,对于海子来说,无疑具有发射台的作用、里程碑的意义。正是通过这本诗集,海子的诗歌天赋得到了初步的展示,海子的诗歌才华得到了初步的发挥,海子的诗歌文本得到了初步的呈现,从而使一个原本籍籍无名的诗歌作者借助这个平台、舞台、发射台,渐渐地走入了诗歌爱好者的视野、记忆、内心,成为了一位最终深受诗歌爱好者热爱、追随、推崇的杰出诗人!

  一、诗集编印过程

  《青铜浮雕·狂欢节·我》是一本由八十年代著名青年诗人、时任《中国政法大学校讯》芳草地副刊主编的吴霖(笔名江南、陈默)负责主编的油印诗集,1984年5月编辑,1984年6月出版,打印本,16开,56页。

  这是一本主要收入了中国政法大学热爱诗歌的教师和学生诗歌作品的油印诗集。在时隔32年之后,对这本油印诗集的编印过程,吴霖在一篇文章中进行了详细的回忆:“1984年寒假过后,应该是在5月,我在学院路41号大院的布告栏里贴出了诗集征稿启事,启事以《请加入我们的合唱队》为标题,如果不仔细看内容,会误以为是合唱团在招生。因为事先已经做了很多准备,所以此次征稿很顺利。6月初,中国政法大学历史上的第一本诗集《青铜浮雕·狂欢节·我》就编成印出了。诗集汇集了30位作者的70首诗歌。作者中只有两位是校外的,那是我特别向雷抒雁和顾城约的稿(根据我的组稿请求,他们寄来的,都是未曾公开发表过的作品)。其余的作者,全部是法大的师生。这本诗集由本校打印社打印,封面有米黄和淡蓝两种颜色,总共有56页。最后,是我写的以《青春的歌声》为题的后记。关于诗集的名字,我在后记中是这样解释的,是要在青铜浮雕(历史)和狂欢节(现实)的坐标中,寻找和确定我(自己)的人生定位。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期,大学生们有这个愿望,也有这个信心!诗集虽然是油印的,但淡淡的墨香仍然让校内热爱诗歌的师生感到了一种传播和被传播的幸福。我是诗集的发起人,也是主编。小查(海子)则是诗集的主要供稿者之一。海子后来被认为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如长诗《北方》(节选)和短诗《女孩子》《海上婚礼》都是首发在这本诗集上的。”

  二、海子诗歌作品

  《青铜浮雕·狂欢节·我》共计开设了8个栏目,发表了30位作者的70首诗歌,其中选发了海子的一首长诗《北方》和两首短诗《女孩子》和《海上婚礼》。应该说,海子的这三首诗作是他全部诗歌作品中质量较高的诗歌佳作。尤其是他的长诗《北方》,这首诗写于1984年5月,节选于海子油印的长诗集《河流》中的第3首,写得比较出色,堪称一首优秀的长诗作品。

  这首《北方》是海子十分喜欢的一首诗,更是他在油印诗集上发表的第一首长诗。这首长诗的发表,对于海子的长诗创作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1988年11月17日,海子在给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徐敬亚主编《中国现代诗十年选》投稿的时候,附录了一份作者简介。在那份提供给徐敬亚的简历上,海子在罗列自己创作的诗歌时,第一个写的就是长诗《北方》,由此可见,这首诗在海子心目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三、海子翻译诗歌

  海子的诗歌才华众所周知,但是,他在诗歌翻译上的才华却鲜为人知。而这本油印诗集,恰好为海子出色的诗歌翻译才华提供了很好的佐证。在这本诗集中,收入了海子的四首翻译诗歌《美国现代诗四首》。

  美国现代诗四首

  佛罗里达筑路工(外一首)

  朗斯敦·休斯

  朗斯敦·休斯(1902——1967)是美国现代著名黑人诗人。他的诗行很短,有一种强烈的爵士乐的节奏。这在《鼓声》里有鲜明的体现。《筑路工》既道出了黑人的心酸和愤怒,又体现了一种反讽的风格。

  我修筑道路

  让汽车

  从上面飞驰

  修筑道路

  穿过矮棕榈丛

  让光亮和文明

  驰过

  修筑道路

  让富有的老白人

  坐在大轿车上驶过

  只剩下我站在这儿

  真的

  这条路帮助了我们大家

  白人在路上驾车

  黑人看他们驰过

  从前我可没看见

  有人驾驶得这么好

  喂,兄弟!

  看看我

  是我修筑了这条路

  鼓声

  记住

  死亡是鼓声

  永远在敲响

  直到最后一个可怜虫来到

  回答他的呼唤

  直到最后一颗星辰落下

  直到再没有一粒微尘

  直到时间消失

  这里没有了空气

  直到空间的容器

  消失,消失一切

  死亡是鼓声

  一个预兆

  呼唤一切生命

  来吧!来吧!

  来吧!

  变形

  兰达尔·贾瑞尔

  兰达尔·贾瑞尔(1914——1965)是二次大战后第一代重要诗人之一。战时也当过飞行员,他的感性穿透战争一直射向你。这首诗里第一节及第三节战前战后丑恶意象的对比(变形),是对战争最好的领悟。

  在那儿我啐了一口海湾里烂桔浮动盐渍,湿透,他们的皮壳上穿满了针眼

  天空是黑色的那儿咖啡在燃烧

  货船铁锈染红了潮水

  很快地烟囱冒火通过条约

  坦克低速开进了油黑的海港

  锭盘是一条箱装炸弹的迷津

  他们给我一个工作我每天都工作着

  命令已执行,但我漂在海港的水面上

  油污,膨胀,许多鳃长在我的躯体上

  天空永远是黑色的那儿运载的东西在燃烧

  血液染红了潮水

  言语

  西尔维娅·帕拉斯

  西尔维娅·帕拉斯(1932——1963)是“自白派”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是现代人悲观而敏感极端特征的见证。《言语》中语言过程虽然如斧斤砍树,投石入水的过程一样能打动惊扰一个人,但它却是没有骑手的空洞的蹄声,不能产生永久的影响,命运在人的生命中扮演了比言语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诗人的工作是无用的。同其他几位“自白派”诗人一样,她的结局是自杀。

  冬天

  在砍伐中树干一声声鸣响

  回声

  回声散开

  如一大群马匹从这里驰往远方

  树针是我的眼泪

  在它流出之后

  水面努力恢复平静的面孔

  像镜子

  映出扔进我心底的那一块石头

  它落下去

  变成一颗白色的头颅

  在暗绿的杂草中生锈

  多少年以后

  我在路上再一次遇见他们

  言语就是这些没有骑手的

  空洞的马蹄声

  只有

  静静水潭深处那只永恒的星辰

  支配着你的命运

  四、海子与吴霖

  在海子生前的诗歌生涯中,有一位青年诗人对海子格外提携、格外关怀,并在各个方面给予了兄长般的照顾和兄长般的帮助,使海子在活着的时候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这位青年诗人,就是海子的诗歌兄长——《中国政法大学校讯》芳草地副刊主编吴霖。对此,原中国政法大学诗社首任社长李青松在2016年3月26日撰写的一篇怀念海子的纪念文章中写道:“一九八三年九月,我到中国政法大学入学时,海子从北大毕业分配至法大校刊编辑部做编辑,当时校刊的编辑还有吴霖。他们二位面对面办公。在中国,最了解海子诗歌创作的,可能就是吴霖了。”

  熟悉20世纪80年代中国诗坛的人,对青年诗人吴霖这个名字应该是不陌生的。吴霖,笔名江南、陈默,1961年出生,上海人,1979年考入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1982年,热爱诗歌的吴霖在上海《萌芽》杂志发表了诗歌处女作,从此开始了他的诗歌生涯。1983年,吴霖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曾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讯》芳草地副刊主编兼学校团委宣传部长。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到八十年代末期,无论是他在上海读书期间,还是他毕业后到北京工作之后,吴霖凭借自己突出的才华创作了大量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作,发表在《中国作家》、《青年文学》、《星星》诗刊、《诗选刊》、《草原》、《滇池》、《飞天》、《青海湖》、《滇池》、《诗林》、《绿风》诗刊、《青年诗人》、《诗神》、《这一代》等全国各地几十家文学报刊,编印了油印诗集《超越:1985年禅梦之花》、《多余的烛焰》,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而成为了八十年代第三代诗人中的佼佼者。

  那时候,海子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作者,从来没有在报刊上发表过一首诗歌,而吴霖已经在全国各大名刊发表大量诗作,是在诗坛成名的有影响、有名气的青年诗人。由于同在一个办公室,对诗歌有着共同的爱好,年长海子三岁的吴霖对海子在诗歌创作上给予了无私的指点、无私的帮助,不但为他提供了很多文学报刊的投稿地址,而且还积极向各地的文学报刊推介海子的诗歌,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书写了一段诗人的佳话:

  一是最早责编海子诗歌作品。《中国政法大学校讯》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主管的一张内部发行的报纸,月刊,4开4版。吴霖第一个在1984年3月15日的《中国政法大学校讯》芳草地副刊编发了海子平生第一首成为铅字的诗歌《人墙》,给了海子以巨大的创作信心,激发了海子强烈的创作欲望。

  二是最早责编海子散文作品。吴霖在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讯》芳草地副刊主编的时候,先后编发了海子的散文作品《有时》、《高原上》、《果树》等篇目,使海子的文学才华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展现。

  三是最多选编海子长诗短诗。吴霖主编的中国政法大学的两本油印诗集《青铜浮雕·狂欢节·我》和《草绿色的节日》先后选编了海子的一首长诗、十一首短诗和四首翻译诗歌,并积极和外地文学刊物联系、推荐,使海子的两首短诗《女孩子》和《海上婚礼》被内蒙古青年刊物《这一代》选载,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最早编发海子去世消息。在海子去世之后,又是吴霖,第一个撰写了关于海子去世的消息,发表在1989年4月17日《中国政法大学校讯》的第2版上,向诗坛最早发布了海子去世的信息。

  五是最早发表悼念海子文章。作为海子最要好的朋友之一,面对海子的离去,吴霖悲痛不已。于是,他第一个撰写了悼念海子的文章《再见了,小査》,刊登在1989年4月23日《中国政法大学校讯》的第3版上,表达了自己对失去海子这位弟弟的悲痛心情,令人读后动容、流泪。

编辑:王晨昊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