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在贫困户的心坎上
——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纪实
本报记者唐国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讲话,一直在扶贫干部的耳畔回响;用心用情用智真帮实扶,坚决打赢打胜脱贫攻坚战,成为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向党和人民发出的铿锵誓言。
真帮扶办实事破解燃眉之急
从百姓最急最难最忧的事情干起,千方百计,真帮实扶。
明水县双长村基础设施差,给村经济发展带来阻碍,影响村民生活质量。工作队一驻扎下来,就立即着手解决这一难题,积极协调县交通局到双长村实地踏查,商讨道路的改扩建。拟将202国道经任家屯到长发屯十字路口2.3公里严重破损道路进行重新铺设,现在已进行了二次申报。对任家屯0.35公里巷道和任家屯、新立屯1.5公里路边沟进行新建。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并投资13.56万元,建设村内单孔桥1座,屯间路涵2孔,维修硬质化道路60米。工作队争取资金1.2万元,为双长村增设双面路灯。路平了,灯亮了,出行难题得到解决。
双长村的危房改造成为工作队的一大“心患”。他们积极想办法、找门路,帮助落实贫困户危房改造。双长村原有D级危房户14户,C级危房户2户。目前,改造新建D级危房户12户已入住,维修改建C级危房户2户,剩余2户D级危房户近期将改造完。全村自来水也已全部入户并安全饮用。为解决健康扶贫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村里开展“健康扶贫送医药下乡”惠民义诊活动。为45户贫困户参保新农合和保险意外险,为13名残疾人装配价值10万余元器具14个。救助县域内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0名。
引项目抓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双长村农民增收困难,经济发展滞后,让队员们心急如焚。队员们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迎难而上,寻找适合双长村发展的项目。
他们通过积极争取,两个国家级贫困村扶贫项目——光伏太阳能发电站项目落地双长村。项目由明水县光明光伏发电有限公司贷款出资,一、二期工程总占地8000平方米,投资为468万元,两个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均为315千瓦,预计年产88.2万度电,由国家电网全部回收,并网电价每度0.88元,年产值有望达77.6万元。除去公司还贷和维护成本,双方利润分成,村集体每年收益能达到24万元。目前,发电站已投产发电。
帮助申请到扶贫资金,投资130万元,集中建设4栋标准化猪舍,每栋300平方米,每栋猪舍配套安装1座化粪池。从县扶贫办争取资金12万元,建设三项动力电。经过努力,4栋标准化猪舍动力电建设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贫困户经济效益可观。为贫困户落实金融扶贫政策。直接贷款发展养殖业3户、贷款带资入企9户年分红3500元将连续进行3年;畜牧产业助养资助养猪户3户,每户补助800~1200元;白鹅养殖户每20只白鹅补助100元;园田地经济创收每户300元,中远集团干菜回收每户1000元,光伏产业每户年分红1000~2000元,对外出务工交通补助每人300-600元。
重整治优环境共享绿水青山
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才是提升生活质量的根本保障。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就搞好村级环境卫生多次商讨解决办法,通过多方渠道筹措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发起成立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制定整治方案。全民动员,组织村民利用小型挖掘机、小铲车和四轮车对村内路边沟彻底清理。经过连续数天作业,“脏乱差”的村容有了明显改观。卫生好起来了,还要让绿树成荫,花草成片。在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广场前,工作队为村民增设供村民休闲娱乐的体育健身器材15件(套),在文化广场种植100株樟子松、1000株丁香树、1000株红瑞木和90株榆叶梅。
为丰富好村民的文化生活,工作队为村里整合和组建了一支文化传播队伍,为其购置100套服装、50套扇子手绢、2台大功率功放音响等文艺用品和用具。每当夜幕降临,村民都自发来到广场,或歌或舞,小村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现在,双长村原有贫困户121户经重新精准识别现已退出77户,脱贫率达到63.6%。誓言如磐,初心不改。市民政局工作队正把汗水洒在这片扶贫土地上,把真情送到群众的心坎里,为贫困村民彻底摆脱贫困,奔向小康描绘最新最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