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决定品牌高端创造市场
——我市“五谷杂粮”下江南回眸之四
本报记者张贵文王建夫
打碎一瓶茅台酒,赢得了万国博览会“巴拿马金奖”,这是当初茅台酒销售的无意之举,现在看,不失为那个年代一个绝佳的销售模式、创新手法。
无论是有意而为之,还是无意而碎也,拿到金奖的茅台酒不仅仅靠的是销售方式,关键在于酒香,特别是让人饮之称赞的酒质,绝对是货真价实的上品、精品、绝品。
品质决定品牌,品牌就是品质的深度解释、生动阐释。
一次全域的绥化“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通过现场焖制米饭、品尝等方式进行面对面地推,就似当年打碎茅台使人识的做法,让京津鲁豫、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大中城市市民真正认识了产自寒地黑土的“五谷杂粮”是绿色有机食品、健康安全的高端食品,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消费首选。
进商超、走社区、建直营店,等等,这是在一步一步下江南中,绥化“五谷杂粮”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在收获大把订单的同时,采取更持久的销售攻略,这主要是来自下江南销售取得的市场信心。
信心来自对“五谷杂粮”品质的市场考量数据,好东西绝对能卖上好价钱。体验式营销,不仅用真正的好东西去征服了人们的舌尖,更关键的是增强了品质信心。肇东市熙旺米业、绥棱县上善河米业、明水县壹丰科技公司等企业的负责人全程下江南,他们越走越有销售信心,在江南市场上找到了寒地黑土“五谷杂粮”的品质力量。卖今年粮,拿明年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市通过下江南探索出了一条从种得好向销得好转型的成功路径。
历经一个多月的南下展销之旅,绥化“五谷杂粮”有了市场认知度较高的品牌,那就是“寒地黑土+绥化五谷杂粮”。进入67个大中城市,参加5次大型会展,进驻特许店24家、商超29家、直销专业市场30家、进驻电商平台32家,举办推介会等活动49场次,销售绥化地产农产品66万吨,签订合同协议金额58.8亿元,绥化“五谷杂粮”经历广度和深度的市场考证,获得精准的市场销售调研数据,充分展示了寒地黑土及其生态化物产的品牌魅力、经济魅力、健康魅力,为绥化“五谷杂粮”打上了金色的品牌印记。
下江南,绥化“五谷杂粮”为深秋的江南烟雨增添了一分寒地黑土的浓绿,使得城市生活更着五谷的缤纷色彩。“寒地黑土”和“五谷杂粮”,开始在江南的城市扎根、开花、结果,热了江南岸。
品质就是产品的二维码,品牌就是高端的身份证。“五谷杂粮”下江南,充分验证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产自绥化寒地黑土的“五谷杂粮”,是绝对上乘的高端品质的农产品,是取得国家乃至欧盟认证的绿色有机食品,是品牌商品,它的身价在极速飙升。特别是以绿色有机食品大米为代表,已开始从几元钱升值到十元二十元,有的有机食品大米已超百元了。能有今天的成效,不是我们瞎忽悠来的,是我们的“五谷杂粮”得到了江南市民百姓的认知和认值。好东西就要有好的身价。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绥化的“五谷杂粮”就是LV式的商品,一品难求,身价绝对不菲。能食用到绥化“五谷杂粮”,那就是高消费的身份标志。绥化的“五谷杂粮”下江南持续放大了寒地黑土是第一优势资源的品牌影响力,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及其孕育的寒地黑土及其生态化物产的丰富内涵、经济价值。绥化的“五谷杂粮”不仅仅要下江南,还要走向全国,更要冲向全世界,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叫响品牌,这使我们推进“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建设信心更足了,动力更强了。
培育品牌,打造品牌,需要政府和企业等多手发力,通过“寒地黑土+”双品牌战略,以区域优势品牌嫁接域外知名品牌。打造品牌,创造市场占有率,政府要发挥主导,应在规范品牌标准、市场运营规则、指导和监管企业维护品牌、营造品牌价值环境、服务品牌效应等方面持续发力。参加下江南的县(市)区的商务部门同志普遍的心得:搞好绥化“五谷杂粮”市场销售,商务部门要从后台挺进前端,以电子商务平台为牵动,为生产加工销售者创造品牌市场的氛围。无论是生产者还是加工、销售,要聚焦优势,聚合品牌,向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第一支柱产业精准发力,从基地到加工要坚持全程绿色生产标准,往高端品质上做,往绿色有机上做。要瞄准田园养生这个第一朝阳经济,以国际视野多路径地打造美丽经济、共享经济、融合经济,以“五谷杂粮”为引领,打造一批田园景观化、村庄民俗化、乡村生态化的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以农耕体验、文化挖掘来彰显“农业美学”魅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品牌来自高端,会引领消费、创造市场,更能带来商机和投资,促进了高质量发展。
海伦市原野食品有限公司的鲜食玉米不仅“尝”出了市场份额,还赢得了大企业集团的合作投资,这将推动绥化乃至龙江鲜食玉米产业经济不断放大。董事长曹中军说,原来以为我们原野牌鲜食玉米每年销售几千万穗就可以了,通过下江南看,市场空间相当大了。今年公司与中基国业实业有限公司联手开始战略合作,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0万亩。
下江南是一次市场营销的拓展之旅,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为企业下一步扩大发展找到了方向,为企业品牌建设、打造企业团队、提升现代营销技能等都增长才智。很多企业经理认为,这次农产品南下,从主产区到主销区面对面的做法,找到了向终端消费市场发力的通道。合作社要有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等系统的发展思维理念,积极探索解决合作发展中的制约瓶颈,用好政策,管好资源,闯好市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机制建设高水平发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好利益联结机制,科学地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引导农民精准种植绿色有机粮食、果蔬。
有需求,就有市场。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就是制造高端农产品的市场导航标。我市地处寒地黑土核心区,土地营养肥沃,所生产的农产品营养价值高,关键我们往哪里销售?坚持市场导向,从品种选择、品质提升到品牌打造,找到了种植结构调整的市场航线,打好结构调整组合拳。以高端高质高效为引领,以品牌化经营为手段,大力发展有机粮食、有机果蔬和特色养殖,培育具有地域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将是未来销售的核心竞争力。叫响寒地黑土品牌,下江南是一种传统营销的创新,更是“互联网+”的实体化业态,加之在南方一些中心城市建设了很多中转仓,“五谷杂粮”将会加速占据市场,真正让寒地黑土长出“生金长银”。
寒地黑土的“五谷杂粮”下江南,为龙江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型升级、倒逼种得更好提供了绥化智慧、绥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