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7月26日讯(记者唐国宏)全市定点驻村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各驻村工作队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牵动贫困村发展的“牛鼻子”,大力发展扶贫产业项目,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脱贫。
市民政局工作队进驻明水县双兴镇双长村以来,积极帮助这个村争取到国家级贫困村扶贫项目光伏太阳能发电站项目。项目由明水县政府主导,县光明光伏发电有限公司贷款出资,工程占地8000平方米,使用面积7000平方米。投产后,光伏电站发电由国家电网回收。光伏电站装机容量315千瓦,预计年产44.1万度,并网电价每度0.88元,年产值可达38.8万元。这个项目除去公司还贷和维护成本双方利润分成,双长村村集体收益每年达12万元。目前,光伏发电站的汇流线、电缆、变台、逆流器、立装已铺完,待太阳能主板安装完成后即可投入生产。
市供排水管理处驻青冈县永丰镇平权村工作队把该村利用扶贫资金建造的5栋温室大棚作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重点产业项目,组织村两委和贫困户开展香瓜和蔬菜种植。在项目管理上他们提出了“1+2+3”模式:“1”是以村支部书记为主要责任人,明确其项目管理的主体职责;“2”是以村两委班子为成员,对温室种植日常管护进行具体责任分工;“3”是每栋大棚吸纳3户贫困户加入其中,组织贫困户对种植作物进行日常养护,每棚对应的贫困户由村民小组推荐,每年轮换,这样可以让所有贫困户都能在参与中获利。在分配方式上他们推出了“3+3+4”模式:即3成利润归村集体所有,用于大棚日常维修保养; 3成利润作为扩大再生产的后续投入资金,使该产业项目逐步发展壮大; 4成利润用于贫困户脱贫资金使用,全部分配给贫困户。项目盘活了村集体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拓宽了贫困户收入来源。经初步测算,该项目年生产效益能达到16.5万元,贫困户从中收益每户2750元。
发挥质监部门联系企业多、市场接触面广的优势,市质监局工作队进驻北林区四方台镇兴胜村后,带领种植大户紧跟企业需求和市场导向,到全市多家粮食深加工企业搞生产对接。帮助贫困村与北林区金龙油脂有限公司达成签订高油高蛋白大豆种植合同,用“企业+村+贫困户+标准化种植”合作模式种植大豆,今年全村大豆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45%,参与种植农户近200户。企业承诺要在保证种植户收益好的情况下,相应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收购价格,帮助种植户增收致富。他们还引进国家农业标准化研究中心监测与研究中心(黑龙江)水稻旱种研究成果,在北林区张维镇、绥胜镇选取50亩大田,帮助贫困村开展水稻旱作实验。通过实验,将帮助贫困村趟出一条旱田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种植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
立足贫困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各驻村工作队积极向上级争取扶贫产业项目和扶持资金、发挥派出单位职能优势和帮扶潜力、与龙头企业沟通联络和洽谈合作等多种有效办法,发展产业扶贫。截至目前,市派驻村工作队帮助贫困村引进产业项目24个,帮助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7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