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文人与鱼

来源:绥化日报 2017-07-24 08:48:36 字体:

高中梅

  鱼是水的心脏、是水的灵魂。尤其是文人,大都与鱼有着不解之缘。

  春秋时代,在鲁国有个地方,鱼比较珍贵,所以送鱼十分时尚。孔子喜得贵子,一国之君鲁昭公送给他鲤鱼一尾,孔子不敢怠慢,顺水推舟给儿子起名“孔鲤”。

  到了“亚圣”孟子,他对鱼也极尽推崇,他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将鱼与稀有珍贵的熊掌放在一起,叫人难以取舍,给后人出了一道著名选择题。

  庄子和孔孟不一样,他更看重鱼的自由和智慧,他是从“鱼”中悟出大道理的人。

  庄子和惠子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庄子感叹鱼之快乐,惠子和他抬杠,你又不是鱼,怎知鱼之乐?庄子反驳,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鱼之乐?庄子通过论鱼提出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这个世界,谁又能了解谁?庄子视惠子为最好的辩敌和最好的朋友,惠子不理解庄子,但庄子何尝又真正理解过惠子?

  西晋诗人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为了吃到家乡吴地的鲈鱼,官都不愿做了,遂成了古代历史的大事件。特别是到了宋代,诗人们对张翰因思家乡美食而辞官返乡的举动,更是多加褒扬。苏轼“季鹰真得水中仙,直为鲈鱼也自贤”;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以致于去江南品尝一下鲈鱼,在那时似乎成了文人的一种时尚。

  张九龄从宰相之位被贬荆州,他欣赏孟浩然的才气,把他请到荆州做小官。从未尝过做官滋味的孟浩然受宠若惊,写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以鱼寄意,表达对张丞相的感谢。“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杜甫在草堂生活期间,淡泊而清贫。有一天有朋自远方来看他,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二人只顾天南地北地长谈,不觉时近中午,诗人才想起尚未烧饭。他急忙下厨,左寻右找,总也拿不出十分像样的佳肴。正自犯愁时,忽见邻居青年手提刚捉到的鲫鱼走过,急忙商讨。青年平时敬重诗人,便高兴地送给他待客了。

  杜甫顾不及多谢,便去烧鱼。他除净内脏后下锅烧煮。趁着空闲,又走进房后竹林里,采了一些冬笋及冬菇,配上生姜、大蒜和红辣椒,切成细丝待用。等鱼煮熟后,便取油烹炸以上五种辅料,一时间鲜香充满厨房,他急取鱼入盘内,再将五味鲜汁浇在鱼身上,又撒胡椒面少许,便上桌了。

  客人品尝诗人烧的鱼,赞不绝口。问是什么,杜甫说:“此乃‘五柳草鱼’也,其一,此鱼背上五颜六色,形似柳丝而得名。其二,昔有陶渊明隐居南山,躬耕为乐。他采菊东篱,自号‘五柳居士’,称此鱼为‘五柳草鱼’,也算是对名士的敬重吧。”客人听罢,十分赞同杜甫的议论。宾主开怀畅饮,尽兴而散。在以后日子里,每当有客人来访,总要点名品尝杜甫亲手烹制的这味鱼肴。久而久之,“五柳草鱼”便成了非常出名的成都名菜。

  苏轼不但撰写过脍炙人口的《老饕赋》,还创制了东坡肉、东坡羹等名菜。传说“东坡墨鱼”也与苏轼有关。这种鱼原本也被当地人用来烹制菜肴,并无盛名,苏轼去凌云寺读书时常去凌云岩下洗砚,江中之鱼食其墨汁,皮色浓黑如墨,人们称之为“东坡墨鱼”;此鱼身价大增,并和江团、肥鲩一起称为川江三大名鱼,一举成为四川特色名菜。至今还是人们畅游四川时,津津乐道的一道美食。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钴钩!”唐代李群玉把一首《放鱼》诗写得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由尺寸之鱼联想到广阔的社会人生,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中充满寓意的暗示和启发!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