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翔
少年时代我曾养成了抄书的习惯,可惜成年后不知不觉地将抄书习惯丢掉了,如今回想起来,似乎若有所失。
记忆中第一次抄书,始自初一上《两小儿辩日》一课。老师讲解完课文后给我们讲孔子,他口若悬河,讲得有声有色,就这样,孔子的崇高形象刻在我脑海中。他将带来的一本旧书翻给我们看,说:“这就是记录孔子思想和言行的《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作品。这本书非同小可,古人说读懂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宋朝有个宰相叫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一本书,他以前半部《论语》助宋太祖平天下,又以后半部《论语》助宋太宗治太平。”当时对孔子实在佩服极了,对《论语》也向往极了,什么样的书居然有这么大的魔力,只要读懂半本就能安邦定国,那我要是读懂了全部该厉害得不得了。老师看着我傻乎乎沉浸在幻想中的样子,似乎看穿了我心事,下课后叫我到他房里,将《论语》给我说:“这本书借你看三天,记住,只有三天。”我迫不及待,连夜翻看,一看就傻了眼,里面内容我连一句都看不懂,看了一个多小时,完全云里雾里。三天就要还给老师,我只得利用闲暇时间在本子上工工整整抄写《论语》,一共抄了七八篇,书还给老师了,抄写本子后来也不知道弄哪去了。
班上几个新来的同学常在一起谈论三国,我受到感染,也爱上了三国。那时家里很穷,一本小说也没有,我就要父亲去借《三国演义》。父亲很高兴,立刻带着我往西岸泉坑和伯家借书。《三国演义》借到了,线装繁体竖排,破旧不堪,有好几册,我如获至宝,那时才十多岁,如何看得懂?我不认得的字就只有瞎认。不久和伯带信来说书三个月就要还,我急了,每天放学回家我便抄《三国演义》,抄得很辛苦,一共抄了40多回。父亲终于给我买回梦寐以求的《三国演义》,我欣喜若狂,日夜迷读,抄写三国也就中断了,后来这个抄写本与《论语》抄写本一起丢失了。《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名著阅读的启蒙,也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中学时代,野史、演义章回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等都想办法借来看。家乡一带几乎所有的读书人家我都去借过书。我借书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恭敬守信,讲明何时归还,绝不拖延,因此藏书人家多愿意将书借给我。为了方便再读和记忆,我总是将喜欢的书抄在本子上,前后抄过《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30多种书,多的抄有四五十回,少的抄有一二十回,久而久之,抄书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凡得到一本新书,我必抄之而后快,这样持续到高中毕业。抄书一个显见的好处是我能够背诵不少小说的章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说唐》背得最多,《红楼梦》则能背下不少诗词。不过我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这一缺点注定了我不能成大事,我虽然抄过多本书,却没有一本是从头到尾抄完了的,就是抄写的本子我也很少去翻第二次。
上大学后,图书馆是我的乐园,那是书的海洋,不愁无书可读,我乐在其中,不再抄书,渐渐地,抄书习惯消失了,我再没有抄书的冲动了。一直到16年前,我第三次读《道德经》,苦心钻研,决心背下来,便完完整整抄了一遍,这是我唯一抄完了的一本书,这个本子我至今保存,而之前所有的抄写本都丢失了。
前几年,重温唐宋八大家散文,读到苏轼的《李氏山房藏书记》,文中记录李公择通过抄书而成为藏书家的故事,不由怦然心动。李公择少时读书庐山舍,抄书达九千卷,后名李氏山房,进入仕途后将自己藏书开放给天下士子学习之用。这李公择诗文俱佳,又通过抄书成为古代有名的藏书家。而我,抄书不过三四十本,还只有一本是抄完了的,实在惭愧。
岂止李公择,古往今来,有不少作家学者通过大量抄书,从中获益匪浅。苏轼自己就喜欢抄书,明人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载:东坡曾自抄《汉书》一部,抄完后老高兴了,自夸贫儿暴富。实际上,东坡从少年起就陆续抄过《唐书》等多部经史书籍,有的还不只抄一遍,并经常鼓励别人抄书。有一个叫朱载的人去拜访他,在客厅里等了好久才见到主人出来。朱载问东坡先生在忙什么,东坡回答说正在抄《汉书》。朱载十分惊讶:“以您的才学还用抄书吗?”东坡谦虚地摇了摇头,说:“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苏轼能成为文坛巨擘,或许与这股“抄”劲儿是分不开的。南宋洪迈,将《资治通鉴》连抄了三遍。张溥尝自述抄书:“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由于长年累月地抄书,手指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后来,他干脆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录斋”。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他的各类笔记本可以装满一篮子,约100万字,其中《曾国藩日记》、《西洋伦理学史》和《离骚》,全都认真抄了一遍。
明代吴应箕《读书止观录》说:“余亦尝谓手抄有三益:先经抄一遍,于记诵亦易,益一也;可以校书之讹误,收己之放心,益二也;常抄,则手法亦熟,即以当学字,益三也。”增强记忆、校正对错、练习写字,这三大益处,我曾深有体会。现在我越来越感觉自己读书不够广,记忆不深刻,字写得太难看,这都归咎于我没有将抄书习惯坚持下来。
抄书原本是很愉快的事情,能对所抄之书有更深入的理解。徐特立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孙犁说:“读书读到自己特别喜爱的地方,就把它抄录下来。抄一次,比读十次都有效。”抄书甚至能怡情养性,延年益寿。当今社会,信息爆炸,外界的诱惑的确很多。有的人常常感到内心浮躁,不能静下心来读书。究其根本原因是注意力不能集中。而抄书特别有助于精神专注于一,对记忆所阅读的内容十分有帮助,有时抄一遍就会过目不忘。长久抄书的人心境自然淡泊,心态自然平和。道理我明白,我什么时候能找回抄书的习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