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陆洪莲 本报记者 安雅心
5月16日,记者来到庆安县新胜乡新清村药材基地,远远地望去,开阔平整的1350亩大方,浮动着萌萌绿意,走到近处,豆瓣大的牙苗,似一粒粒翠玉撒落在垄台上。
该乡党委副书记徐昆栋说,4月14日就已经播种完毕,他们是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才熬到小苗破土,“把我们吓了一跳,以为春旱,不出了呢,咨询专家才知药材发芽期就是比庄稼长。”
去年还是成片的大苞米,今年变成千亩药材苗。
王新峰说,这都是“逼”出来的。“种大苞米,3斤卖不到1块钱,太没账算啦!”
王新峰,庆安县新胜乡新清村民兵连长,庆安县北方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东之一。
去年秋收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触痛了执著玉米种植的农民们,一些农民开始觉醒,寻找高附加值的作物经营,王新峰就是其中一个。
安徽亳州中药材批发市场全国闻名,当过兵的王新峰在亳州有战友,以种药、贩药为业,这几年发了,能不能把药材种植引进庆安?王新峰的想法得到乡里的支持,2016年秋收后,由徐昆栋带领新岗村支部书记吴东军,村民韩先龙、何桂生、王新峰,新泉村农民朱明5个有意愿发展北药种植的农民南下亳州考察学习。
徐昆栋说他们也不是没有根据的按图索骥,在去安徽之前他们先去了鸡东、伊春等省内有种植药材历史的县份考察,伊春规模尚小还停留在10多亩的试种阶段,让他们震撼的是鸡东县宝中村的4000亩药材基地,种植品种有防风、党参等10多种,已经种植5年了。
“不是好路子,不会坚持到5年。”
新胜乡认准北药种植项目后,动作就不小,2月份,庆安县北方药材种植合作社成立,3月份开始土地流转,到4月初以每公顷6000元的价格从97户农户手中集中流转土地1350亩。
谷贱伤农,“地价”低迷,每公顷6000元,在往年看也是高价了,怎么会出这么高的价格流转土地?
“一亩地可产药材干品300公斤,预计白术市场价28元,去掉成本能赚3000元,按去年的价能顶一公顷地玉米的效益。”
这么有账算的项目,当然不能让合作的农民亏着,于是流转价格一出笼就是“天价”。
今年合作社种植品种以白术、防风为主,还有10多个试验小品种,药材生产周期长,一般两年出成药。
“那是不要压两年的成本?”
面对记者的提问,徐昆栋自信地说:“不会!”徐昆栋介绍,今年秋中药芽子就可以出钱,一亩地药芽子能栽5亩成药,他们准备发展附近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就算农民暂时不认也没问题,药芽子可以卖到安徽去。”
王新峰负责药材种子的采购和成品的销售,吴东军负责中耕生产,懂农机的韩先龙负责农机操作,懂财务的朱明负责财务出纳,合作社几个股东分工明确,徐昆栋说,种药只是第一步,今年秋天他们还将建厂房、买机器、上烘干设备,准备大干一场。
一阵轻风浮过千亩绿意萌动的药田,似有中药香气丝丝缕缕钻入鼻孔,“我闻到药香了呢!”
“哈哈哈,是吗?我们天天闻已经习惯啦。” 据了解,以新胜乡为“前头部队”,庆安县已经把北药种植作为立县产业鼓励和发展,两年后,米都庆安将飘出袅袅中药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