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彦湾大米获得了全国第一名!”
这几天北林区被一条消息兴奋着,北林“大米军团”再一次抖起了精神。
10月20日,在农民日报社主办的,由来自全国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惠农服务站参加的中国好米品鉴活动中,近400名专家和种植大户通过观色、嗅香、品尝等环节,投票评选,北林区高彦湾大米获得全国第一。
高彦湾大米是北林“大米一族”中的后起之秀,是北林区连岗乡高兴村高彦湾米业的当家品种,企业当家人徐青文7年磨一剑,培育出清香型大米,征服了全国米业专家的味蕾,蟾宫折桂。徐青文人还没回到北林,来自全国各地的咨询、订购电话就已追踪而至。
“我的大米已经被盯上了。”徐青文说上海、无锡、天津等地的客商纷纷要前来洽谈大米销售事宜。
高彦湾大米的崛起,只是北林大米品牌中的一个。
10月28日,记者走进北林,在一个个大米品牌背后探访北林大米故事。北林大米好吃
采访中,滨北正大农业集团董事长任秀波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一个亲属带着5岁的孙子来家串门,吃饭的时候,小家伙面对满桌子的酒席,视而不见,一口一口地吃米饭,吃了一碗还要再盛一碗。
北林的米好吃,任秀波说,他最有发言权。
任秀波是一个老商人,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做农副产品贸易,行走江南塞北,他觉得哪儿的米也没有北林的米好吃,于是行囊中总会背点米,作为馈赠的礼物送给客户。
广东一朋友吃好了问任秀波:“你给我们的米是特别加工的吗?”“不是,我们这儿都是这样的米。”
对方立即表现出惊喜之色:“那你为什么不把这么好吃的米发到我们这儿卖呢?”
于是2005年起,任秀波开始做起北林大米销售。2010年组建公司。
翻开北林区县志,早在1938年,因朝鲜族移民到现在的兴和乡并开始种植水稻,由于大米是主粮,逐渐发展成农业生产中的当家品种,1954年开始应用塑料薄膜育苗技术,到1984年推广旱育稀植技术,再到今年酵素菌灵芝素的应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培植健康土壤,北林先进科技推广一直伴随着北林大米品牌的成长历程。
北林区农业局副局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张树春说,众多省内水稻专家评价北林的栽培技术位于全省前列,总结的高台大棚旱育机插栽培技术,重点推广了种子包衣、智能催芽、毯式育秧、控灌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稻鸭、稻鱼、稻蟹共作等技术,标准化技术普及率达到98%以上。
好米源自于好生态。北林区位于世界仅有的三大块寒地黑土之一,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结合地带,横跨二、三积温带,年均积温2580℃,日照总时数2766小时,无霜期129天,年均降水550毫米左右。境内属松花江流域水系,有呼兰河、努敏河等大小河流6条,素有“六河九岸”之称,形成肥沃的冲积平源,有80%以上的是黑土和草甸土,而且大部分地区天然含硒。
1998年,秦家镇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注册了大米绿色食品标识,是在全省乃至全国最早注册认证的绿标。
目前,北林区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注册的绿标53个,其中大米有42个标识。绿色食品生产企业24家,其中绿色大米生产企业20家。寒地香稻发源地
一个品系,来自一粒种子,培育周期大约9年,基本是在专业人员的实验田里完成的,而徐青文的高彦湾大米,却是他自己“研发”的。
2009年,徐青文偶然得到20粒优质稻种,他如获至宝,拿到家中,没有温室,将两间住房改成育苗温室,土坑变成了育苗床,开始育种的那天,徐青文就粘上了张树春,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一寸远一粒种,一尺远一颗秧,有机肥肥田、人工除草,20粒稻种精心摆弄、超稀植,第二年变成了1斤多。1斤种依然如20粒种一样的待遇,就这样一点一点单株挑选、一点一点加倍繁殖,到2014发展到3.5公顷,2015年,青文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260公顷水稻全部种上了这个品种,徐青文给这个品种注册了“高彦湾”商标,高彦湾大米去年6月被拿到省专业部门检测,食味值达到86分,硒含量每100克达到2.7微克,所以,对于高彦湾大米此次获奖,大家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1992年,北林区草根水稻育种专家苗永增培育出首例绥字号水稻品种——绥粳1号,开创了绥字号水稻品种的先河。1999年,全省首创育成的香稻品种绥粳4号问世。随后,苗香粳1号、苗稻1号、苗稻2号等高纬度寒地香米品种相继问世。在多次国际优质香稻品评会中,以绥粳4号为代表的高纬度寒地香米多次征服大会评委。
种子是农作物的核心生产力,徐青文和苗永增,是北林区对优良品种孜孜以求的情怀的最好见证。北林区水稻品种的繁育一直全市领先,种子繁育异军突起,全区形成了以盛昌种业、嘉禾种业等为代表的水稻良种繁育生产企业,年销售能力达到5万吨以上,辐射省内周边近百个县(市)区,占全省水稻生产用种量的40%左右。2016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27万亩,水稻常年总产达80万吨左右,商品率达到70%以上。北林“大米军团”“攻城掠地”
一阵大米的香气从北林区绿色食品展台飘出,展台上刚做好的大米饭,吸引了来往的客商,前来品尝洽谈的人络绎不绝。
6月15日,哈洽会的第一天,北林区双启米业的彩色大米、有机米一亮相就成了哈洽会上的明星。双启米业经理杨启的脸上乐开了花。
2009年,在湖北武汉兴办的第八届优质稻米品评会上,双启研究所培育的“金寒稻”被评为优质产品奖,在2011年11月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上,双启米业公司参评的双启特优香米荣获金奖,这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大米。
秦家镇嘉香米业的苗氏香米系列品牌,也一直扮演着“米老大”形象,产品享誉全国,早在2010年就从第五届全国粳稻米大会上捧回“优质食味粳米”奖牌。
北林区水稻生产加工形成了以稻米香米业、正大米业、嘉香米业、嘉禾米业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水稻加工生产格局,北林区自产的80万吨水稻,完全可以实现“吃干榨净”。
福建经销商蔡先生在一次展会上,从滨北正大农业集团了解了寒地香米和长粒香米,“一见倾心”成为正大代理商,年销售大米7000吨,今年把触角伸向汕头,准备开辟新战场。
滨北正大农业集团董事长任秀波是最先接纳高彦湾大米的人,“走到哪儿我都推高彦湾大米,有茅台你不推,还能推小烧?”任秀波说第一次吃高彦湾大米,就感觉它是“米中茅台”。
正是这种共赢多赢思维,让北林“大米军团”在市场上“攻城掠地”,凯歌高奏,据介绍,目前,北林区有20多户大米加工企业已经联手,合力打造地域品牌,为“北林大米”享誉全国先行一步。 采访中,企业当家人都表示:“让北林大米,越走越远,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鲁鹏 特约记者许来齐本报记者安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