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科教新闻 正文
关于加快老区发展的思考
http://suihua.dbw.cn   2010-03-02 15:34:45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各级老促会主动工作,积极争取资金,竭力帮助老区村解决生产生活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市共有老区村185个。10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向革命老区投入各类项目812个,资金投入总额7.6亿多元。其中,国家有关部门投入1.57亿元,占资金投入总额的20.65%;省有关厅局投入1.7亿元,占22.4%;县(市)区有关部门投入3.14亿元,占41.3%;市地有关部门投入77万元;事业单位投入585万元;企业单位投入15.5万元;社会团体投入3437.7万元,各类基金会投入28万元、个人投资508万元,以上四个方面投入占投资总额的6.05%;村集体及农民自筹7297.2万元,占9.6%;从各类扶持资金投向看,用于老区农田水利设施及道路桥涵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整理土地、打农田井、植树造林、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以及草原改良、建各类养殖场等基础设施和农牧业生产项目共投入资金5.77亿元,占资金投入总额的76%;用于扶持老区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电力通讯、人畜饮水、清洁能源、各类活动场所等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共投入资金1.71亿元,占22.5%;用于老区泥草房改造投入资金440万元;用于老区展览馆、纪念馆、烈士陵园、抗联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建设797.6万元,两项投入占投资总额的1.5%。

   这些项目和资金,有力地促进了老区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明显效果。

   促进了老区村的经济发展。几年来,在各界帮助和扶持下,革命老区村的农业基础条件有了很大改变,交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据绥棱县老促会调查统计,近几年由于国家出台了大型农机补贴政策及农机部门向老区的大力倾斜,老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县32个老区村农机总动力达到8.6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6793台,配套农机具7737台(套)。在农业生产中,从整地、播种、插秧、收割、脱粒全部实现机械化,综合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农业机械化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

   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据统计,10年来,各县(市)区为革命老区村修筑桥涵22座、修筑通乡通村公路11900多公里,道路硬化率达80%。目前,185个老区村有120个实现通乡路硬化和沙化;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不断加大,使老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增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深入实施,30%以上的老区农民吃上了自来水;电力通讯设施投入明显增加,所有老区村屯都用上了电,村村通上了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修建农村中小学校39所,老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全部实现了砖瓦化,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中小学教育水平以及升学率也有了很大提高;修建农村卫生院(所)35个,老区农村乡镇及绝大多数老区村都建立了卫生医疗机构,普遍开展了合作医疗,较好地解决了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老区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随着老区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区村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老区农民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10多年来,在有关部门扶持下,一些老区村建起了图书室、文化娱乐室和体育休闲广场,利用这些场所不断加大对老区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和普法宣传力度。仅2008年,全市就培训老区村农民达到53500人次,家家都有种田明白人。

   但是从调查分析的情况看,还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是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对老区的认识还有一定的距离;二是还没有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三是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老区发展的瓶颈。

   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要进一步增强对革命老区历史地位和现实社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大对革命老区村的扶持力度。老区村多数处于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全党全社会必须正视这个现实,进一步关心和重视老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扶持老区加快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首先要把老区建设好,否则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目标就很难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小康,就不会有全社会的小康。另外,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统筹协调发展这个角度,也应该帮助和扶持老区尽快发展起来。

   第二,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扶持革命老区村又好又快发展。各地应落实领导责任,建立领导联系、部门包扶制度,定期研究,现场办公,切实帮助老区村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国家和省、市、县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应向老区倾斜,要根据老区经济状况,给老区特殊的政策照顾。

   第三,要不断加强老区基层组织建设,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证。首先要把老区村的领导班子建设好,选准致富带头人。要把那些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又有经济头脑,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懂科学会管理,敢闯敢干的开拓型人才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来,打牢建设新农村的组织基础,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作者: 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睿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