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科教新闻 正文
治疗耳鸣要“对号入座”
http://suihua.dbw.cn   2010-03-02 14:35:56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教授、主任中医师刘蓬认为,中医自古有肾主耳之说,这使许多人认为耳鸣必是肾虚所致。但事实上,耳朵与其他脏腑经络有着广泛的联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皆可导致耳鸣。中医对耳鸣的治疗分为虚证和实证两大类,针对不同的证候运用方药、针灸、按摩等方法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刘蓬指出,分清虚证和实证只是中医治疗耳鸣的第一步,目的是确立治疗的大方向(即用补法还是泻法),要想具体落实到治疗药物,还需要在虚证和实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辨别不同的证型,就他多年的临床所见,经常碰到的大致有以下六种:

  风热侵袭型

  症状:起病较急、病程较短、耳鸣音调较低沉,犹如吹风样,耳内可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疗:应从肺论治,用疏风、宣肺、通窍法治疗,可选用桑菊饮、银翘散一类的方剂。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荆芥、防风、蝉衣、石菖蒲等,痰多加栝蒌,鼻塞加辛夷、苍耳子、白芷。

  肝火上扰型

   症状:患者发病多较突然,耳鸣声较大,与情绪变化关系密切,常常在郁怒之后发生或加重。多伴有口苦、咽干、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应清肝泄热通窍,方选龙胆泻肝汤。常用的药物有:龙胆草、黄芩、柴胡、山栀、当归、泽泻、生地、木通、柴胡、菖蒲、蔓荆子等。

  痰火郁结型

  症状:此型病程一般较长,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

  治疗:治法应该化痰降火、和胃开窍,多选用二陈汤。常用的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僵蚕、菖蒲、生苡仁、杏仁、黄芩、瓜蒌、胆南星等。

  气滞血淤型

  症状:此型耳鸣病程可长可短,除耳鸣外,全身其他症状多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见到舌质暗红或有淤斑淤点,脉弦涩。

  治疗:治疗原则是行气活血,化淤通窍,方剂可选用通窍活血汤。常用的药物有:桃仁、红花、川芎、丹参、当归尾、赤芍、香附、柴胡、枳壳、毛冬青等。

  肾精亏虚型

  症状:此型病程较长,据临床情况来看,以老年人发病较多。耳内犹如蝉鸣,鸣声一般不会很响,可伴有腰膝酸软、眼花、眼干涩、夜尿增多、盗汗、失眠等症状。

  治疗:以补肾益精、滋阴潜阳为主,方选耳聋左慈丸,常用的药物有:生熟地、山萸肉、山药、菖蒲、牛膝、菟丝子、覆盆子、蝉衣、磁石、神曲、葛根、磁石等。

  气血亏虚型

  症状:患者耳鸣病程较长,多表现出精神差、疲乏无力、头昏,劳累后耳鸣加重,食欲减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脉弱。

  治疗:原则是健脾益气,升阳通窍,可选择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八珍汤一类方剂。常用的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升麻、葛根、柴胡、陈皮、半夏、当归、菖蒲等。

 
作者: 林琳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睿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