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构建稳定可持续增长的财政收入体系为重点,扎实推进“聚财工程”。一是建立税收监控网络。建立市县税收信息分析网络,加大税收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力度。全程掌握税收动态变化,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二是完善收入通报制度。建立财税联合征管机制,督促各县(市)区、各部门抓好组织收入工作。加大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力度,通过事前积极掌握税源变动情况,事中把握企业收入变动情况和事后督促监控,有效提高征管质量,确保税收颗粒归仓。三是规范税费评估流程。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评估。清理整顿收费项目、规范收费秩序。实施部门综合预算改革,提高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比重。
3.以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扎实推进“民生工程”。一是继续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支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综合运用贴息、保费补贴、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支农投入格局。二是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推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投入。将农村公路管护纳入财政支持范围,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三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县乡财政体制和乡镇机构改革,改“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全面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
4.以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为重点,扎实推进“保障工程”。一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二是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大城乡医疗求助支持力度,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机衔接。三是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支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发挥好政府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四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强城乡低保制度与医疗救助、最低工资、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等制度的衔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5.以改革创新财政精细化管理机制为重点,扎实推进“理财工程”。一是坚持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全面实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二是进一步强化财政执法监督,做到有法必依。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等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绩效性。三是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逐步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新机制,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