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关于绥化市201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http://suihua.dbw.cn   2010-02-22 15:09:16

  2.财税征收管理积极有效。一是财税部门配合,实行“联合性”征管。建立税收电子监控体系和税收联检机制,强化税收分析,科学预测税源变化趋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持税收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借助司法手段,进行“经常性”清缴。在契税清缴上,坚持财政直接征收,促进全市实现房地产税收一体化。与土地、房产、动迁等部门协调配合,在土地出让、房屋交易、动迁补偿等环节实行税收源头控制。市本级契税实现2191万元。三是坚持科学统筹,实行“综合性”调控。坚持“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将预算内资金、财政专户资金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建立全口径的预算管理制度,实现真正意义的收支脱钩。改革收缴方式,规范管理手段,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有效促进非税收入增长。

  3.财政支出重点保障有力。一是强化教育保障。全面落实好贫困学生资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农村中小学维修改造等资金。市本级共争取教育资金4598万元,其中义务教育专项资金3787万元,职教助学金和普高助学金303万元,城市义务教育免杂专项补助资金147万元,改善办学条件资金361万元。二是强化社会保障。全市争取各类社会保障资金234231万元,其中市本级8425万元。主要是城乡低保资金56430万元,再就业资金18227万元,企业养老金55279万元,新农合资金20874万元,城镇居民医保资金2677万元,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补助资金40850万元。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9705万元。三是强化“三农”保障。全市“三农”支出达到25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农业支出近6亿元,增长25%;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支出13.8亿元;争取产粮大县奖励资金28052万元。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1.2亿元,建设200万亩水稻示范区,150万亩玉米示范区和80万亩大豆示范区。争取6750万元奖补资金,对农村公益事业先进村和示范村进行奖励。四是强化城建保障。市本级市政建设投入2亿元,主要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排水、路灯、绿化)、高速公路建设、棚户区改造、土地整理、红星水库维护、科技文化中心建设、市民公园、污水处理工程、市区绿地建设等。与此同时,还争取政法专项转移支付2.7亿元,其中市本级5372万元。

   4.财政改革创新稳步推进。一是部门预算突出科学性。市直凡属财政供养范围且与市本级财政有经常性经费领拨关系的160个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编制了部门预算,比上年增加10个,并全部上报市人大审批。应用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的编制方法,遵循“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实施部门预算。通过编制综合预算,直接用非税收入抵顶预算内支出4653万元,当年统筹预算外收入2910万元。二是集中收付突出安全性。进一步拓展国库收付的管理范围,并逐步扩大到政府性基金和预算外资金。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零余额试点、统发工资人员指纹鉴定等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又实行公务卡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三是政府采购突出有效性。市本级采购规模超过任何一年,采购预算为3668万元,同比增加302万元,增长8.23%;实际支付采购资金3375万元,资金节支额293万元,节支率为8%。四是基建评审突出规范性。全年共审核政府投资项目213个,审核资金28524万元,核减金额4393万元。五是监督检查突出严厉性。在追加预算中实行三审制,即财政审核、市长审批、审计审监。在“小金库”专项清理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上下联动、标本兼治、惩防结合、重拳出击、集中治理,共清理“小金库”资金704万元,其中自查54万元,重点清理650万元。

   三、2010年的预算安排

  2010年全市财政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全国经济企稳回升,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动力基础;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全市扩大投资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央经济会议放宽中小城市户籍限制推进城市化的决定,为扩大消费市场拓宽了新的空间;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的陆续投产达效,将成为财政收入新的生长点。尽管如此,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虽有所缓解,但危机并没有过去。从全市财政形势看,经济运行中发展速度不快、产业结构不优、投资增速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有待于迅速解决。多项刺激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将继续执行,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都将增加财政支出。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睿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