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力气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现实问题,切实提升全体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一是积极扩大就业。大力发展吸纳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加大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设立并多渠道筹集创业发展基金,鼓励自主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开展就业援助。健全完善和落实落靠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万人。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和低收入人群的救助工作,全面提升低保标准。突出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的养老保险工作,积极研究解决城镇无业老年居民养老保险问题;将灵活就业人员、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要求所有建设施工企业必须帮助农民参加工伤保险;加强对残疾人、农村“五保户”和孤残儿童等的救助和保护。三是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搞好寄宿制学校规划和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着力推进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完善服务网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改造乡镇卫生院14个,北林区、肇东市、安达市、海伦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达到90%以上。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质量,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继续抓好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试点。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面工作,提高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农民参合率要达到98%以上。大力推进文化繁荣,壮大文化产业,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乡镇文化站和图书馆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文化资源共享水平。扶持文艺演出专业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四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贫困地区争取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两型”社会建设。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实现集约、清洁、安全发展。一是建立健全约束机制。运用法律和制度手段促进节能减排,认真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环保执法监察体制。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节能减排评估制度,达不到节能和减排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完善能耗、水耗公报制度,完善能耗标准,扩大能效标志实施范围。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各级党政机关要带头节能、节水,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采购绿色节能产品。二是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强化企业的能源节约和减少污染排放工作,抓好国家给予投资支持的绥化金龙鱼油脂、清华水泥、中盟热电、绥绫第一供热和青冈金安热力等5个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促进项目及早投产。全面完成《松花江流域污水污染防治规划》内污水处理和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强化监督和检查,推进排污企业加快减排设施建设,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完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实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逐步在企业推广污染物排放自动控制系统,限定企业排污总量。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循环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结合起来,积极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建立健全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大宗工业废弃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林业“三剩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废塑料、废橡胶、废家电、废轮胎回收处理产业发展。推进电力、化工、医药、水泥等行业清洁生产,积极创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逐步完善落后生产能力退出机制。四是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色通道、村屯绿化、乡村林场和农防林建设,加大西部县(市)草原改良和天然草场恢复保护力度,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黑土地整治工程。新增草原综合治理面积40万亩、黑土区重点治理面积30万亩。加快推进呼兰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改善呼兰河水环境质量,使出境断面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同时,加大市区大气污染控制,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七)推进市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载体和服务功能。着眼于提升新绥化、新城市的承载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管理粗放向品质提升和内涵丰富转变。一是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抓好市开发区的体制创新、功能完善和环境建设,降低招商门槛,提高服务效能,推动开发区功能升级、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搞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载体功能;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提供基础保障,增强企业发展潜力和后劲。二是加大支柱产业培植力度。加快构建市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增强市区产业聚集力和辐射力,努力形成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层次较高的市区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大力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食品、医药、化工、建材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硅基新材料、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市区的整体优势,焦聚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整合资源,科学布局,错位发展,拉长产业链,合力拉动市区经济快速发展。三是提升市区城市服务功能。打造市区服务业集聚区,构建与城市化、工业化相配套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大型市场和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城市人气,繁荣城市经济。重点推进开发区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提升中兴大街商业圈,发展连锁、特许、仓储式超市等新型商业业态,构筑强势商业氛围。同时,加快发展保险、信息咨询、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四是进一步完善载体功能。加快改造老城区,扩张城市空间容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聚集能力。在新城区,加强主要道路街景立面设计和建设管理,进一步凸显城市现代化气息。搞好小城镇建设,从产业转型、政策扶持、住房建设和完善保障入手,稳步推进城镇及近郊农民转市民和城郊镇转型。继续实施路网完善工程,重点抓好人和西街、绥望路拓宽等道路改造,进一步改善通行条件。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力度,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1平方米。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加大灯箱广告亮化和临街主要建筑亮化。落实好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新建廉租住房26.7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80万平方米。切实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房的有效供应,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各位代表,做好全市2010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