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上砖路、电话把车叫、各户看有线、定时水来到、住宅砖瓦化、绿阴来环抱。”这就是肇东市五站镇曲乡村今天的面貌。村民说,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全是村党支书孙逊的功劳啊。
这话一点不假,孙逊刚来到曲乡村那会儿,大多数村民家都是一贫如洗。他带领村民经过8年的艰辛努力,到去年年底,全村各业总收入达到了6900多万元,人均收入4190元,远远高出了全市农民人均水平。
孙逊重视教育,当他看到孩子们在阴暗的教室里上课时,他心痛地说:“没有文化就会穷一辈子,一定要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2005年,他召集两委班子开会商量,决定下大力气收缴陈欠,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拿出有限的资金建校舍。一番精打细算之后,确定了建校舍的资金总数。不用装卸工、不用监工、不用零工,孙逊和村委会成员以及教师们亲自上阵,起早贪黑当工人。校舍建成后一算,500多平方米的教室每平方米才花去260多元。承包建筑的工长说:“碰上这么个抠书记,我揽这活算是白干了。”
曲乡村的路,过去是一下雨村民就出不来屋,现在好了,骑上摩托车,一踩油门儿就看不着影儿了。提起修路,还有段故事流传在村子里。为了修村里的路,2004年,孙逊通过清缴陈欠、盘活资产、转让经营权等措施,先后融资2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修路上。曲乡村距呼兰区对青山镇较近,修路涉及到占用铁路林带、养路工区、电务工区及对青山部分用地,他和干部们骑自行车,挨个部门拜访,一次、两次、三次,孙逊的真诚和执著终于感动了铁路的领导,后来,铁路工人编了一句顺口溜:车铃一响,孙逊到场。在后来修路的20多个日夜里,孙逊的家人根本抓不着孙逊的影子。白天,他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接收送料车,亲自上车检尺、划价。碰上天气不好,送料的车经常掉到泥坑里,孙逊就用手扒泥,搬砖垫车。
2004年,曲乡村通过一事一议集资修屯内立砖路,由于当时砖厂供货量紧,眼看着雨季就到了,孙逊就连续7天在天不亮的时候骑自行车到离村10多里地的对青山砖厂做工作,希望厂方能提前供货,在雨季到来之前将路修完。孙逊的韧劲感动了砖厂的厂长和工人们,他们决定为曲乡村集中供货,砖厂厂长还亲自带着推土机,拉着砖头帮着修整道路,村民们纷纷前来感谢砖厂的工作人员,砖厂厂长说:“是你们的书记感动了我们,要谢就谢你们孙书记吧。”
今年,孙逊被评为绥化市特等劳动模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