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公安分局前进派出所破获系列车辆破窗盗窃案
李宏伟 全媒体记者 王宏妍
当秋夜寒风漫过北林区的街巷,城市早已进入了静谧梦乡,北林公安分局前进派出所的灯火却始终明亮,民警们为揪出暗藏的“砸窗贼”,在夜色中坚守了第三个不眠之夜。最终,他们以执着拨开迷雾,将嫌疑人王某成功抓获,不仅为百姓追回失窃财物,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为万家灯火筑牢安宁屏障。
8月28日,一阵急促的报警铃声响起。辖区居民沈某心急如焚地打来电话,称其停放在北林区秀水政务服务大厅门前的车辆玻璃被砸,车内贵重物品不翼而飞。民警火速奔赴现场,只见车窗碎裂如蛛网,玻璃残片散落四周,车内物品被翻得凌乱不堪,狼藉景象里藏着失主的焦虑。
勘查现场时,民警察觉出嫌疑人的狡黠——专挑监控盲区与昏暗路段下手,现场未留下任何有效痕迹,反侦查意识极强。结合过往警情经验,民警判断此案绝非孤例。联动周边派出所核查后证实,整个8月份,北林区已有多位车主遭遇类似盗窃,窃贼的频繁作案,让群众的安全感受到影响。
“绝不让窃贼逍遥法外!”前进派出所迅速集结骨干力量,组建专案组。面对“无痕迹、无线索”的困境,民警们将突破口锁定在“视频追踪”上。派出所的办公室瞬间化作“不夜城”,办案民警化身“视频侦探”,分组值守、双眼紧盯屏幕,逐帧筛查每一段监控画面。眼睛熬红了,就用冷水轻拍脸颊提神;肚子饿了,就泡一碗方便面充饥。连续奋战30余小时,筛查超200G视频素材后,终于在数百米外的小区监控中,捕捉到一个身影——裹着深色外套、戴帽子和口罩,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行迹间满是反常。
然而,新的阻碍接踵而至,虽然发现了可疑身影,但面部特征被刻意遮挡,无法进行身份识别,且该身影在离开主干道后便消失在监控视野中。案件侦破再次陷入僵局。民警们并未气馁,转而比对该男子的行走姿态、体型特征,再将同类警情逐一梳理、寻找关联。很快,规律浮出水面,多起案件的案发地围绕着嫌疑人消失的区域,作案时间集中在深夜,目标皆为停在偏僻处、车内有明显物品的车辆。
海量碎片化信息在民警手中不断整合、串联……8月31日,专案组终于锁定嫌疑人身份——吉林市居民王某,并摸清其在北林区的临时落脚点。当晚,秋风裹挟着寒意,民警们在王某的出租屋周边静静蹲守,手脚早已冻得发麻,却始终目光如炬地盯着嫌疑人可能出现的几个点位,生怕错过任何情况。深夜11时许,王某出现在临时落脚点附近并准备外出时,民警们迅速出击,一举将其控制。起初,他还试图狡辩抵赖,但在完整的证据链与耐心的法律宣讲下,心理防线彻底崩塌,供认不讳。他因经济拮据,7月以来在绥化实施破窗盗窃十余起,涉案金额数万元。目前,王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部分被盗财物已交还受害群众。
“案子破了,老百姓能安心了,我们辛苦点儿也值了!”案件告破,前进派出所的工作却未止步。民警们走进社区或借助网络,向市民普及防盗知识:“停车选亮处,贵重物品随身带,锁车别忘拉把手……”这些通俗易懂的提醒,成了守护群众财产安全的“暖心指南”。
当夜色为北林区披上外衣,街头的警灯依旧闪烁,那抹流动的“警察蓝”,是寒夜里最安心的光。这群夜色中的守护者,早已成为辖区群众安心入眠时,最可靠的“守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