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筑牢“黄金道” 延展“富美网”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9-05 字体:

——望奎县依托G203国道绥沈公路推动乡村振兴纪实

程伟 郑赛男 全媒体记者 沈雪

  这是纵贯松嫩平原腹地的G203国道绥沈公路,如长长丝带舒展于沃野村落间,用四季油彩绘就了魅力的水墨丹青,似锦如诗。

  这里是“双龙城”望奎县,44.9公里绥沈公路贯穿全境,牵动几百公里乡村公路汇集成网,承载起振兴发展的风骨,如歌似画!

  作为松花江流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县,望奎获得了“中国瘦肉型生猪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殊荣;以省级非遗“江北派”皮影戏为代表的黑土文化底蕴深厚,享有“中华诗词之县”“中国书法之乡”美誉;红色旅游、生态休闲与满族风情交织融合,成为“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最美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筑牢“黄金道”,延展“富美网”。以路兴业活贸、依路强县富民,望奎县依托过境国道公路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筋劲骨,释放出产业强、生态美、文旅兴、百姓富的全价活力。

交通动脉升级:发展瓶颈华丽转身变“黄金通衢”

  曾几时,望奎域内纵横交错的河网加之季节性翻浆的土质,致使绥沈公路望奎段多为坑洼颠簸的“搓板路”,一县通四方的区位优势湮没滚滚烟尘中。物流成本高居不下,运量下滑,导致种养“车间”规模锐减、农产品加工乏力、市场购销受阻。

  近年来,绥化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强力推进道路交通建设发展升级。望奎县委、县政府紧扣“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目标,科学规划,全力攻坚,协同化治理与生态化建设双轨并进。市县两级交通运输部门以“打通区域发展大动脉”为使命,精致施工、强化配套、完善机制、精细管护,打赢了高质量建设、生态化修复、标准化升级“黄金通道”的总体战。

  质量是基石。经系统性升级改造,攻克了软基处理、跨河筑路等技术难题,根治了沉陷顽疾。针对卫星镇南K27+800—K29+400长下坡这段“事故黑点”,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聘请省设计院专家会商制定方案,投入专项资金综合整治地质病害——挖除1.8米病害土层,换填砂砾与级配碎石筑牢基础;铺设20厘米钢筋混凝土+11厘米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增强刚性承载力;同步构建立体排水网络——山体侧新建775米碎石盲沟疏导地下水,修筑775米排水边沟拦截地表径流,山腰设置3道急流槽消解“牤牛水”冲击。

  路通更需安全。建立“路长+专职巡查员”常态化长效化防控制度,形成人工监测与边坡位移传感器、高清监控物联设备的双重保障,风险响应时效压缩至30分钟。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形成“排查—治理—监测—应急”全链条闭合管理体系。对全线7座桥梁实施专业化“健康监测”并完成病害修复,全部评定为安全可靠的二类桥。全线更新智能标线、波形护栏等安防设施300余处,实现动态隐患实时清零。

  路畅景更美。44.9公里的路段,沿线栽植了30万株波斯菊、孔雀草等绵延绽放,形成斑斓的生态廊道。车行花海,移步换景。昔日44.9公里的“梗阻路”通过改造成为双向四车道的二级公路,成了风景路、生态路、富民路,承载着人民群众美好愿景,释放出了“畅”与“安”的动力。

  G203国道绥沈公路望奎段途经卫星镇、火箭镇、望奎镇、先锋镇等,成为绥化北上南下、联动黑吉两省的枢纽,加速融入哈尔滨“两小时经济圈”,从望奎县城至绥化市区由2小时缩短至40分钟,带动农业、文旅等产业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力。

加快融入都市经济圈:培植哈尔滨市的“后菜园”

  一条路激活了一方经济。县委、县政府科学规划,相关部门有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示范引领,“公路+特色农业”承载绿色有机食品瓜菜从田间加速流向市场,形成“路衍经济”闭合生态链。

  随着哈北高速公路、绥大高速公路建成并与绥沈公路无缝连接,精准串联起卫星镇万亩果园、望奎镇葡萄园、莲花镇樱桃园、火箭镇香瓜基地等核心产区,特色经济基地直通哈尔滨、沈阳等地市民的消费餐桌。近年来,公路边的特色农业种植基地“扩军增容”,结出了“致富果”“绿色菜”“甜蜜瓜”。高速安全的物流搭建起宽阔的市场销售通道,火箭镇香瓜“清晨采摘、午抵哈市超市”,销售价格每公斤上扬1元,损耗率下降30%。围路经济效益催生复合型农业生态链,便捷交通引爆“采摘体验”式休闲度假业态,沿线果园年均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农民户均增收超万元。“订单农业”“定制果园”等新模式蓬勃兴起,今年暑期,东郊镇厢兰五村葡萄园日均游客200人次。

  因路富乡村,从田间到餐桌,从果园到市场,公路成为望奎县农民增收的“快车道”。

强势升级农业经济带:打造优质粮畜品“加工场”

  望奎县委、县政府不断放大资源禀赋,依托公路带赋能全产业链向高精尖发展。坐落在绥沈公路北侧的双汇北大荒食品有限公司,是绥化域内较早、县内第一家生猪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150万头,是东北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依托公路培育“直线养殖-精深加工-冷链运输”闭环式的农业产业化链条,从最初的生鲜猪肉等四大类产品发展到精制火腿、润口香甜王、福美火腿肠等系列产品;投资2000万元建设物流配送网络,投资3000万元在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地建立400多家销售连锁店,肉制品出口日本、吉尔吉斯斯坦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地区,成为望奎县最大的出口创汇企业。带动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纷纷加盟,拉动公路运输业蓬勃兴起。生猪产业,使每个链条上的参与者分享公路交通带来的“红利”,赚得“盆满钵溢”。借路兴产业,公路成为望奎县域支柱产业强势发力的“畅行道”,迈步乡村振兴通途。

精致构筑文旅融合链:建设休闲度假的“会客厅”

  望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域内有妙香山旅游风景区、林枫故居博物馆、满族风情园、植物园、西洼荒湿地保护区,可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打造“公路+文化旅游”式的产业格局,成为近年来望奎县文旅发展的探索创新路径,将“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公路成了文旅集群化发展的黄金旅游链。

  绥沈公路望奎段将平坦的乡村公路集结成网,也将分散的旅游资源连接成三大文旅矩阵,公路“劈山”向上伸展,富有生态栖息的妙香山景区多了诗意与远方——红光寺悠远的钟声与禅茶意境、“河口事件”烈士碑的红色记忆、妙香山温泉的氤氲气息,与呼兰河夕照交织成美轮美奂的丹青。向北而行,走进县城的国家AAA级满族风情园,鉴赏着萨满图腾与鱼皮技艺,仿佛置身于历史长廊,切身体味着清史的幽远;驻足林枫故居,观瞻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足迹,深谙了其坚守初心使命的深刻含义,也明晰了故居年接待研学团队超3万人次的要义;漫步45万平方米生态植物园,花草繁盛、蝶舞蛙鸣,置身绿荫如盖中,美哉快哉!再向西北行至西洼荒湿地,这里是145种鸟类的乐园,于落日时放眼稻田,放空身心,徜徉的心绪也如鸟儿飞翔。

  公路通,文旅兴。2019年至2024年,全县年游客量从35万人次跃升至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亿元。沿线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妙香山旅游区的村庄依托旅游服务就业率增长40%。擦亮“中华诗词之县”“中国书法之乡”的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元素与优质农产品进行生动融合,推出诗词主题文创产品,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了20%。

  依路美文旅,公路成为望奎县文旅融合发展的“兴旺道”,持续释放出叠加效应。

聚焦未来规划:“黄金道”到“富美网”的转身

  车行绥沈路,黑土绘新卷。这条延展在龙江黑土地上的公路,书写着“因路而富”的民生答卷、“因路而兴”的产业宏图、“因路而美”的生态诗篇。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交通线”到“经济带”,绥沈公路望奎段的升级蜕变,是交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望奎,正全力打造特色生态农业、文旅融合发展为一体的示范路,在公路上按下乡村振兴的“快捷键”。

  按照黑龙江省总体交通规划蓝图,望奎县将持续深化“交通+产业+文化+生态”的融合发展路径,整合绥沈公路望奎段沿线旅游资源,集成打造“红色研学+文化体验+生态观光”精品旅游线路、“农业观光+科普教育+亲子游乐”农旅融合路径,吸引域外人群“纷至沓来”;推进公路沿线物流节点建设,完善冷链运输设施,让特色农产品更快地“出村进城”、走出县门“涌入市场”。

  一条公路连接交通网,激活了一片热土、带富一方百姓。全力筑牢城乡畅行通道、乡村振兴基石,为“三农”发展书写更美好的交通诗篇。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