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高金成
全媒体记者 李欣杨
7月的北京,勋章和证书在聚光灯下闪耀。在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上,望奎县人民法院党总支副书记高金成接过了“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证书,他胳膊上那道与火焰搏斗留下的疤痕,在灯光下格外清晰,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勋章。
时间回到2021年8月8日午后,望奎县某小区五楼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正在家中休息的高金成刚打开房门,一股灼热气浪夹杂着焦煳味扑面而来,源头正是邻居宋君家。他快步冲到宋家门前,只见宋君身上的衣服和头发都着了火,正躺在地上翻滚。“先救人!”高金成没多想,立刻扑上去用手拍打宋君身上的明火。灼热的温度烫得他手心发疼,他还是咬牙把半昏迷的宋君拖拽到自家屋里。
安顿好宋君,身后的浓烟已经呛得人嗓子发紧。高金成知道,火里的煤气罐要是炸了,整栋楼都危险。他转身又冲进火场,走廊里的煤气罐阀门处已经烧得发红。就在他伸手去拧阀门时,“砰”的一声,煤气罐突然燃爆,火焰瞬间窜到他身上,头发和眉毛被燎得滋滋响,他被热浪掀倒在地,短暂失去了意识。
“不能在楼里炸!”剧痛把他疼醒时,这个念头格外清晰。高金成在地上滚了几圈,扑灭身上的火,又朝着煤气罐爬过去。此时他的手背已经烧得焦黑,每动一下都钻心地疼,但他还是攥住滚烫的阀门,一点一点往下拧——火苗终于小了下去。他不敢耽搁,抱起还发烫的煤气罐,一步一步从五楼挪到楼下空地。直到把煤气罐放到安全的地方,他才瘫坐在地上,后背的衣服已经和烧伤的皮肤粘在了一起。
“整栋楼近百户人家,他是真把危险扛在了自己身上。”物业工作人员提起这事,至今语气里还有后怕和感动。宋君清醒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承担高金成医药费和赔偿金,高金成却摆了摆手:“邻里之间,说这就见外了。”经诊断,高金成为重度烧伤二级,住院时,医生反复叮嘱至少要休养一个月,可他看着手机里“未结案件”的提醒,实在躺不住。那些等着判决的当事人和等着调解的纠纷,在他心里比伤口疼更让人着急。住院11天后,他揣着药膏回到了法院,左手抹药,右手写判决书,卷宗上偶尔沾上的药渍,成了他那段时间工作的印记。
高金成的这股“拼命劲”,在同事眼里再熟悉不过。在望奎县人民法院,高金成是出了名的“冲锋兵”,案件质效落后时,他拍着胸脯说“我尽全力”;急难险重任务来了,他第一个站出来“让我先上”;疫情期间,小区防控缺少物资,他捐出三个防疫彩钢房,价值两万多元,居民买不到口罩,他把自家储备的防疫用品全送到了社区。“高哥总说‘应该的’,可哪有那么多‘应该’,不过是他总把别人的事放在心上。”年轻同事这样评价他。
从黑龙江省见义勇为英雄到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荣誉加身时,高金成却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可宋君知道,是这位邻居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整栋楼的居民明白,是这个身影护住了百户平安。
身上的疤痕会逐渐变淡,但那份刻在骨子里的担当不会褪色。当被问起那次经历,高金成笑着说:“共产党员的‘本能’,就是在别人需要时往前站。”从火场逆行到岗位坚守,从防疫捐助到日常办案,高金成用一次次“没想太多”的选择,把“人民法官为人民”的誓言,写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模样,更用行动给出了一名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能舍己为人的质朴答案——这份答案,平凡却滚烫,简单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