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宁永生 单平 黑龙江日报记者 董新英


“师傅,前面有棵大树被风刮倒了,横在路中间,千万别往前开!”日前的一个傍晚,暴雨如注,绥化市北林区哈北公路(S101)171km+300m处,警灯闪烁。绥化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北林大队的民警一边用强光手电示意来车停下,一边指挥车辆就近绕行。几分钟前,巡逻警车发现一棵大树被刮倒,民警冒着大雨,迅速在倒树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引导车辆有序绕行。同时,合力将树干移至路边,并迅速联系市政部门将倒树清理运走,道路很快恢复了畅通。
当前正值北方“七下八上”主汛期,随着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接连拉响,绥化市全域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绥化市、县两级公安交通警察部门进入了高度警备状态。针对汛期道路实际情况,采取压实责任、强化管控、隐患排查、加强宣传等有效措施,全链条筑牢汛期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闻“汛”而动 应急响应跑出加速度
预警发布即命令。绥化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第一时间启动《恶劣天气道路交通管理应急预案》,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应急指挥部迅速成立。指挥中心与气象、应急部门搭建“分钟级”联动平台,实时掌握全市的气象信息、路况动态和潜在风险点。“这里路况有变化,请及时调整警力部署。”指挥长实时下达指令,通过高效的指挥体系,确保了指令上传下达畅通无阻,让每一名在路面执勤的民警辅警都能精准执行任务。同时,要求民警辅警全员上岗,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应急管理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警力前置 织密路面“防护网”
“越是雨大的地方,越要看到警察。”这是汛期交通管理的铁律。绥化市、县两级公安交通警察部门根据预警信息和历年易涝点地图,在16条城区主干道、4条国省道、20余处桥梁涵洞、17条低洼路段设置“固定岗”,同时出动120辆巡逻车组成“流动哨”,形成“点线面”立体管控网。
各交警大队组织巡逻警车不间断地开展“拉网式”巡查,降雨期间及时发现并上报路面积水、树木倒伏、交通设施损坏等突发险情。对发现的险情,执勤警力第一时间在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反光锥桶,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或分流引导,并迅速通报市政、路政、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联动处置,严防次生灾害。
排查隐患 科技赋能守护平安路
“康庄北路与新兴西街交叉口积水约10厘米,已通知市政部门排水!”依托视频监控和交通流量监测设备,民警们能实时掌握全市路网通行状况。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积水点和拥堵点,为指挥调度和警力投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绥化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坚持源头治理、科技赋能、应急准备相结合的原则,早在汛期来临前,就组织市、县警力针对辖区事故易发路段、急弯陡坡路段和全市1200余处易涝点进行“拉网式”排查,推动相关部门整改排水不畅、安全防护不足等隐患320余处,与交通、应急等部门建立联勤联动机制,提前在关键点位预置了200余辆清障车和救援装备。一旦发生车辆抛锚、人员受困等紧急情况,能够快速反应,高效救援。
雨还在下,街头是身着荧光绿的身影,守护着万千群众的平安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