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现在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近两年,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超过千万,又正值全球经济处于复杂多变的关键节点,使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呈现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交织的特点?。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还是缘于结构性问题,并不是真的岗位少。说白了也就是很多岗位没有人干,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问题。
一个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始终也没有找到工作。其实并不是找不到工作,真实的原因是高不成低不就,不是嫌这里工资低,就是嫌那里待遇差,毕业四年多了,依然在社会上“飘”着。前一段时间我还帮这个孩子介绍工作。但这个孩子知识储备不足,又没有吃苦耐劳的品德,从私企的文员到大银行的保安,我为他介绍了好几份工作,他都不满意,最长的只干了半年就“撂挑子”了。最后我问他“就业的标准是什么?”他说:“我好歹是个本科大学生,怎么着也得有一份够体面、出力少、收入高的工作呀,如果离家近点就更好了。”对此,我一时无语。想想自己当年,刚毕业时扛过麻袋,在车间里倒过班,却从来没有觉得苦,只是当成一种人生必要的历练。后来,凭着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最终也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而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就没有这种踏实劲呢?
不由得想起了看过的一篇报道:有一位大学生,也遇到过找不到工作的苦恼。后来,他主动放下身段,到一家酒店刷盘子。刷了几天,老板见他谈吐不凡,就让他在大堂当了领班;当了半年领班,老板见他素质很高,便让他当了经理助理,帮助自己打理业务;当了一年的经理助理,老板见他才华出众,比自己还强,当助理太屈才了,便又让他当了经理,自己则当起了甩手掌柜,酒店交与他全权打理。后来在谈话中才知道,这位年轻人是学企管的大学高材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可盲目自信,要从实际出发。一个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就算是才华横溢,也要给人认识你的时间和平台。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尚缺乏社会经验,更应该从基础做起,积累经验,在工作中逐步展示自己的才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自己人生和事业的顶峰。如果高不成,不妨先低就。这个故事和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是不是能给那些正在寻找工作的大学生们以启迪和借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