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7月4日讯(姜仁彬特约记者段金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中华美学文化要“讲究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言简意赅、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园林美景作为中华美学的璀璨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以往不少园林美景远离居民区,百姓难以亲近。如何让园林美景融入百姓生活,使人们能随时感受其魅力,提升游赏体验,成为庆安县庆安镇在打造花田美镇后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今,庆安镇已成功探索出三种创新模式,让园林美景真正走进百姓家门口。
2022年,庆安县委提出以县城公园为中心,打造东西南北环城景区,构建完整的旅游景点布局。当时,南有柳河、北有金沟、东有望龙山等风景区,唯独西部缺少像样的景区,成为环城旅游线路的短板,影响了整体旅游布局。为此,县委决定在县城西部的庆安镇打造风景区。经测算,项目总投资近亿元。为降低成本,镇政府充分挖掘本地生态优势,整合闲置资源。没有山,就将高岗叠高,建成20米高的假山;没有湖泊,就把水塘洼地连片整合,打造荷花水湖;没有风景区,就采取八村连办的方式,建设绿化风景区、花园观光园、娱乐休闲街和住宿生态园,充分展现花田的游赏趣味与文化魅力。
尽管风景区建成,但村屯居民大多距离较远,难以将其融入日常生活,随时享受游玩的乐趣。为实现古人“向外能发现自然的绚丽,向内可感悟自己的深情”的意境,满足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托物言志,寓理于情”的审美要求,庆安镇致力于让园林美景流淌在百姓身边,做到院外门里皆是风景。
第一种模式是复制院落山林美景。叠山理水是园林的精髓。庆安镇地处平原,缺乏自然山峦。农户们因地制宜,从山区购置园林用石,结合庭院环境、景致和位置,巧用玻璃、塑料等废弃物,与石材一同搭建出最适宜的山体造型。虽用石不多,却营造出峰岭奇峭、丘壑清幽的意境。水的呈现形式也丰富多样,“山体”下设置几平方米的水池,如明镜映天;储蓄雨水,通过细胶管引流,形成潺潺穿石的流水,构建灵动的画面空间。居民坐在院落中,便能尽情欣赏园林美景,心旷神怡。
第二种模式是开设窗口鲜花美景。窗口阳台是展示农户文化素养的重要阵地。镇政府引导农户充分利用这一空间,不只是简单摆放几盆鲜花,而是注重构建盆景,精心搭配松与花、叶与花,营造出繁花掩映窗棂、流光溢彩的美感。为推动这一美景的发展,镇政府定期举办花窗品赏会,组织村民交流经验,促进花窗之美不断创新。
第三种模式是微信录制独特美景。庆安镇有一批热爱摄影、录像的回乡大学生。镇政府发挥他们的专长,组织他们录制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创新成果,将这些素材串连起来展示给村民观看,为生活增添美感。目前,已举办屋顶绿化、墙体美化、棚架果化、空中花园等特色项目的影像观赏活动。借助遥感、微信、网络等技术手段,庆安镇将各类美景要素整合,实现还景于民,让水亲近人、园林滋养人、美景愉悦人,使农民的幸福生活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