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绥化7月3日讯 ( 姜盼盼 马明舒 全媒体记者 王宏妍 ) 在黑龙江海伦市的街头巷尾,总有一个身影步履匆匆。他用法律之尺丈量城市秩序,以服务之心传递执法温度,二十年如一日深耕城市管理一线。他,就是海伦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执法监督股股长张建峰,一位用匠心与赤诚书写城市治理答卷的“法治工匠”。2025年,他荣获全国“强转树先进个人”称号,这份荣誉背后,是他带领团队实现城市管理从“刚性执法”到“法治服务”蝶变的奋斗历程。
深耕法治沃土,锻造执法“硬核”能力
张建峰深知,法律素养是执法工作的生命线。20年来,他雷打不动坚持每日研读法律条文,结合实际工作撰写20余万字学习笔记,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为提升全局执法水平,他创新推出“三学联动”机制:对内开设“法律大讲堂”,亲自登台授课,累计讲授《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课程超300课时,精心制作30余件教学课件,实现全局100余名执法人员培训全覆盖;对外联动佳木斯、七台河、绥化等30余家基层城管单位,通过视频研讨、实地观摩等方式,搭建起跨区域经验交流平台;在普法宣传上,他构建“立体化矩阵”,带队走访800余家商铺,发放千余份守法经营指南,还多次受邀为绥化市司法局录制网络课程,让法治理念在基层执法者心中生根发芽。
创新监督模式,破解执法“治理密码”
面对执法中的“顽瘴痼疾”,张建峰首创“伴随式执法监督”模式。一次占道经营整治行动中,他敏锐发现队员执法程序瑕疵,当即现场指导,并组织全员复盘。以此为契机,他推动建立“执法行为三查制度”,将执法流程规范化、透明化。为重塑执法形象,他主导编纂《海伦市城管执法文明用语手册》,细化9大类50条标准化用语,要求队员“开口先敬礼、执法先亮证”。在实践中,他严格落实“721”工作法——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某早餐店首次违规占道经营时,他指导队员采取“首次免罚+承诺整改”柔性处理,店主深受触动,当场签承诺书并完成整改。这种刚柔并济的执法方式,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坚守初心使命,诠释责任担当
张建峰始终将“形象即公信力”作为管理准则。他制定《海伦市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行为规范》,从制服穿戴到证件佩戴,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通过常态化开展队列会操、应急演练,塑造队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他还设立“执法监督意见箱”,倾听群众心声,及时解决“执法车辆夜间鸣笛扰民”等民生问题,推动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张建峰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凌晨3时,他带队顶着寒风监督违规施工工地整改;为充实法律知识储备,他自费购置百余册法律书籍,多次跨省参训;女儿高考的关键时期,他因工作繁忙未能陪伴一次晚自习……但他从未后悔:“看着城市越来越整洁有序,群众笑容越来越多,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从青涩队员到法治“领军人”,张建峰用20年光阴,将法治精神融入城市管理血脉,用创新与坚守为海伦市城市治理现代化绘就了一幅生动的法治画卷。他步履不停,继续在城市管理的道路上,书写着新时代城管人的责任与担当。